在多雨季節,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區的山林中,有一種寄生在高樹上渾圓的子實體,或單體獨生,或三五成群緊密相連,大者可達到數十斤重。這就是名貴野生菌類植物——猴菇菌。
猴菇菌為多孔菌目齒菌科猴菇菌,是一種腐生菌。子實體呈團塊狀、柔軟、肉質,初期白色,干后呈淺褐色。孢子球形,光滑圓潤。其直徑一般為5~20厘米。猴菇菌子實體由許多粗短分枝組成,但分枝極度肥厚而短縮,互相融合,呈花椰菜狀,僅中間有一小空隙,全體成一大肉塊,基部狹窄,上部膨大,布滿針狀肉刺。肉刺較發達,有的長達3厘米。整個子實體像猴子的腦袋,色澤像猴子的毛,故稱為猴菇菌。
猴菇菌又稱猴頭菇、山伏菌,日本稱為山伏茸。猴菇菌質嫩味鮮,是筵席上的佳肴,人們常將其與熊掌、海參、魚翅并列為四大名菜,素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說。
猴菇菌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每100克干猴菇菌含蛋白質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纖維6.4克,水分10.2克,磷856毫克、鐵18毫克、鈣2毫克,維生素B,0.69毫克、維生素B21.89毫克、胡蘿卜素0.01毫克,還含有16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猴菇菌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清香可口,歷來是食用菌的珍品。
藥理研究表明,猴菇菌具有廣譜藥理作用,其中包括:抗潰瘍和抗炎、抗腫瘤、保肝護肝、增加免疫力、抗衰老、提高肌體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臟血液輸出量、加速肌體血液循環和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猴菇菌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真菌,其性平,味甘,具有健胃、利五臟、助消化、補虛、抗癌、益腎精之功效,尤其善治神經衰弱。其適宜患有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食少便溏者)、體質虛弱、眩暈、陽痿、營養不良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特別適宜食道癌、賁門癌、胃癌患者食用。
人們熟悉的猴頭菌片中成藥,系由猴菇菌絲體,加輔料(淀粉、蔗糖、明膠、滑石粉、川蠟、硬脂酸鎂)制成,具有養胃和中的功能,用于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引起的胃痛。用法為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