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1977,鄧小平決定恢復高考紀實

時間:2022-10-28 09:10:03 來源:網友投稿

1966年“*****”剛剛開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就遭到災難性的摧殘。6月13日,當年的高校招生工作被通知推遲半年進行。誰也沒料到,5天以后《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出要把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扔進垃圾堆”。從此,全國各高校均停止了招生。幾年后,千百萬被稱為知識青年的幾屆初、高中和大學畢業生上山下鄉的同時,各大專院校的教師或者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勞動改造,或者被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遭受迫害,全國各大學名存實亡。1972年,在高校考試招生制度被廢除6年以后,開始實行僅僅憑推薦選拔而不需要經過任何文化考試的高校招生制度。其結果,進入大學的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有的人甚至不具備基本的文化基礎,大學教學活動難以正常進行,而且還要受到****的不斷沖擊。自從“***”鼓吹“考試交白卷英雄”以后,大中小學的文化考試,或者干脆取消,或者名存實亡。學生們“考不考,都升學”,“學不學,都畢業”。這種反對正常選拔學生標準,反對招生時進行文化考試的做法,對于教育戰線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

“現在相當多的學校學生不讀書,這也不符合毛澤東思想。”“一點外語知識、數理化知識也沒有,還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還有問題”

到1976年粉碎“***”時,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已經整整被廢除了10年,國家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檔。

早在1 975年主持全面整頓時,鄧小平就看到了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并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整頓教育戰線。當年的9月26日,他就嚴肅地責問:“要后繼有人,這是對教育部門提出的問題。大學究竟起什么作用?培養什么人?有些大學只是中等技術學校水平,何必辦成大學?”并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有個危機,可能發生在教育部門,把整個現代化水平拖住了。”對“***”的搗亂破壞,他氣憤而不失諷刺幽默:“一點外語知識、數理化知識也沒有,還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還有問題。”

打倒“***”以后,如何肅清流毒,解決這個危機呢?1977年,鄧小平在正式復出工作之前,就已經開始籌劃恢復高校考試招生制度這個重要問題了。5月12日上午,他約方毅、李昌談科學和教育工作時指出:抓教育,關鍵在中學,中學又以小學教育為基礎。兩天后,他在與王震等人談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時指出:軍隊是要管的,我現在還考慮管科學、教育。抓科技必須同時抓教育。辦教育要兩條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經過嚴格考試,把最優秀的人集中在重點中學和大學。兩個月以后,他在同長沙工學院(由哈爾濱遷往長沙的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主體部分組建)負責人談話時,披露了兩年前自己的一個大膽設想:“一九七五年教育戰線的整頓搞不動,我就想讓軍隊帶頭,在軍隊搞一所國防科技大學,從高中直接招生。”而現在看來這樣做還不夠,還應當發展。大學要從工農兵中招生,重點學校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生。他還講:教育部已決定招研究生。要允許個人挑老師、老師挑學生。顯然,他已經把恢復高校考試招生制度作為教育戰線撥亂反正的突破口了。

“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在自然科學方面有才學的,與‘***’沒有牽連的人參加。”“我不能都參加,我主要是提點設想,鼓干勁”

眾所周知,恢復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問題正式提出來,并由鄧小平當場“拍板”,是在著名的8月4日至8日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期間。粉碎“***”以后,教育部于1977年6月29日在太原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會議雖然在落實1972年周恩來關于高等學校招生指示精神方面有所進展,但是,由于“兩個凡是”陰云的籠罩,會議結果仍然突破不了“**”時期實行的不合理招生規定。

對此,剛剛恢復領導職務的鄧小平既心中有數又不動聲色,決心先組織個會議,聽聽大家對于科學、教育工作的真知灼見,把科學和教育工作情況全面了解以后再作決策。7月29日,他聽取了方毅和教育部部長劉西堯等關于教育工作的匯報。指出:“最近準備開一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在自然科學方面有才學的。與‘***’沒有牽連的人參加。”與會人員基本確定以后,就要提出幾個問題考慮。他簡明扼要地歸納道:“第一,是否廢除高中畢業生一定要勞動兩年才能上大學的做法?第二,要堅持考試制度,重點學校一定要堅持不合格的要留級。對此要有鮮明的態度。第三,要搞個匯報提綱,提出方針,政策、措施。”緊接著,他強調說:教育與科研兩者關系很密切,要狠抓,要從教育抓起,要有具體措施,否則就是放空炮。八一建軍節這天上午,他又約來方毅、劉西堯談教育問題。指出:辦教育要兩條腿走路,根本大計是要從教育著手。重點大學應該可以直接從高中畢業生中招生。一定要吸收世界先進的東西,從最先進的東西教起,一開始就啟發學生向著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鑒于座談會期間有國內接見活動和外事活動,所以,他告訴兩人:“這次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我不能都參加,我主要是提點設想,鼓干勁。”然而,他的“提點設想”一鳴驚人!他的“鼓干勁”迅速催動著廣大知識分子滿腔愛黨報國為民的激情之火!

8月4日上午,鄧小平親自主持召開的、邀請30多位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參加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帷幕。鄧小平講話開宗明義:“邀集這次座談會的目的,就是要請大家一起來研究和討論,科學研究怎樣才能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樣才能適應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適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要求。這個世紀還有二十三年,要實現四個現代化,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究竟從何著手?”他認為,就是要從科研和教育著手。因為一講科研,就離不開教育。要用最新的科學知識來教育青年。他問大家:可不可以要求教育革命五年見初效、十年見中效、十五年見大效?隨后,他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座談會的座位排成環形。開始時大家都以為,像鄧小平這種身份的高級領導人,能夠聽秘書匯報一下會議情況,在開始和結束時各來一次,講幾句話就很不錯了。但是出乎他們意料,4天的討論,他只有兩次因為重要活動沒有參加,其余時間不僅每天準時到會,和大家一起離開,而且還親自主持,這是很少見的。座談時他平等地和大家討論,不時地插話。大家看到他態度如此認真,都認為機會很難得,很有可能會解決一些問題,就都踴躍發言。當時百廢待興,涉及問題很多。但在他引導下,討論很快就集中到主要問題上來。

緊接著,鄧小平直截了當

地觸及到了一個當時非常敏感、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提出了如何恢復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的關鍵問題,他關切地說:“對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通過自學達到了較高水平的人,要研究用什么辦法、經過什么途徑選拔回來。這種人成千上萬,要非常注意這部分人,愛護這部分人,千方百計把他們招回來上大學或當研究生。大學可以直接從高中招生。”大學要辦得活一點。有些青年成績好,沒畢業就可以當研究生,好的班也可以全班轉入研究生。過幾年后,大學要重點培養研究生。

在結束了4日下午的接見活動以后,鄧小平繼續主持座談會。8月6日,這是討論“兩個估計”重大問題集中的、也是“拍板”解決恢復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主要問題的關鍵一天。對有人談到學制等問題他表示贊同,說從明年開始執行新的教育制度。今年作準備,把學制、教材、教師、學生來源、招生制度、考試制度、考核制度等都要確定下來,都要搞好。搞好后就不要經常變動了。當然小改也還是可能的。

這天座談會上,高校招生考試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下午討論重點自然而然地轉移到這上面。這時,來自武漢大學的查全性發言,集中講了這個問題。他提出,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現行招生制度弊端首先是埋沒人才,其次是敗壞社會風氣,連小學生都知道:“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接著,他建議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真正做到廣大應屆高中畢業生、社會青年,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達到高中水平的青年,都有機會報考和自愿選擇專業。他的建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贊成,與會者一致主張立即恢復高考。看到老教授、老專家和教育工作者情緒激動,希望國務院馬上下決心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鄧小平插話問:“今年是不是來不及改了?”因為這畢竟是涉及面廣的一件大事啊!大家一致回答:“今年改還來得及,最多晚一點。”鄧小平稍一思索,環視了會場之后,迎著大家期盼的目光,語音不高卻斬釘截鐵:“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把原來寫的招生報告收回來,根據大家的意見重寫。”“今年下決心按要求招生,招的學生要符合要求。”鄧小平決定當年恢復高考的決斷簡要明快,一錘定音。當即贏得了全場長時間的熱烈鼓掌!群情激奮之際,他提醒道:“招生涉及下鄉的幾百萬青年。要拿出一個辦法來,既可以把優秀人才選拔上來,又不要引起波動。重點學校要統一招生。”在有人談到“以學為主”的問題時,鄧小平說:“重點學校應以搞基礎理論教學為主,培養學得比較深、水平比較高的科研人才。一般大學招的學生水平可能低一些,教學內容應有所不同,出的人才普通一些,但也可能出些尖子。”

8月8日,鄧小平最后主持座談會并在結束時講話,他總結了幾天來關于討論科技和教育工作的幾個重要問題:關于十七年的估計;關于調動積極性;關于體制、機構;關于教育制度和教育質量;關于后勤工作。他認為:教育制度中的許多具體問題,比如學制、放假制度、招生制度、跳級留級制度等都要認真研究,“該恢復的恢復,能實行便實行。”他反復強調:“高等院校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從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個好辦法。”

鄧小平包括恢復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內容在內的8月8日講話,當時就在教育戰線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自己也很重視這次講話。8月13日,他就講話傳達問題致信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此件請予審閱。如無大錯,擬同意發給有關單位,免得隨意傳達。”9月8日,他審改講話整理稿清樣,并在方毅關于印發講話的報告上批示:“請方毅、劉西堯同志照修改的印發。”9月10日,講話由全國科學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鄧小平后來回憶說:我在8月8日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那篇講話是個大膽的講話,當然也照顧了一點現實。對我的講話有人反對,這不要緊。他們敢講出來就好,可以展開辯論嘛!座談會期間,他還和大家合影留念。

“招生的條件,政審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此事較急”,“建議近幾日內開一次政治局會議,連同《紅旗》雜志關于教育的評論員文章(前已送閱)一并討論”

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結束的第二天,鄧小平就看到了參加座談會的沈其益教授等關于原北京農業大學“**”期間遭遇兩次搬遷,以及對今后辦學設想等問題的聯名信。他認為信中所提的意見是正確的,遂致信華國鋒、李先念、紀登奎,說明沈其益教授等對此“在座談時,他們談得很激動,建議國務院派專人調查和處理”。后來,他于1978年6月、9月兩次閱讀聶榮臻關于農業大學搬遷問題的來信,還在信上批示:“我認為比較妥當。”“這很對”。并批送方毅閱后轉交農林部處理。11月,國務院下達關于北京農業大學搬回北京恢復原名稱的通知,這個久拖未決的問題終于得到圓滿解決。

8月18日,鄧小平在家中審閱教育部報送的《關于推遲招生和新生開學時間的請示報告》。《報告》提出,原計劃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8月開始招生,11月中旬新生開學。“現根據鄧副**最近的指示(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對招生工作的指示),我們將對高等學校招生制度作較大的改進,招生時間擬推遲到第四季度”,“新生于明年二月底前入學,推遲三個月(包括寒假)。”看完報告,鄧小平很快就作出批示:“這是經過考慮,為了保證重點大學學生質量而商定的。擬同意。”10天以后,鄧小平閱讀了摘要刊登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子明等9人關于辦好科技大的聯名信(其中有“直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擇優錄取新生”的建議)以后,又作出批示:“請方毅同志閱處。”不久,中國科學院對信中所提問題進行研究后,起草了上報國務院的報告。鄧小平及時地將解決上述問題的來信、報告,批送給華國鋒和中央政治局各同志。

恢復高考制度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事態發展都順理成章。因為座談會剛一結束,教育部就根據鄧小平指示,于8月13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各省、市、自治區文教辦公室、教育局和招生辦公室負責人,國務院有關部委和一些高等學校代表都參加了會議。可想而知,一年中召開兩次高校招生工作會議,不僅是教育部門前所未有,而且會期40多天的時間之長也是創紀錄的。這主要是由于8月12日開幕的黨的十一大并沒有糾正“**”的錯誤理論,這自然對剛剛起步的教育戰線撥亂反正不能不產生一定的影響,恢復高考招生制度工作舉步維艱、徘徊不前也就在所難免。

這時,又是鄧小平挺身而

出,及時指明工作方向。9月6日,他在教育部的報告上,就高等學校招生問題,給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寫了意味深長的一段話:“招生問題很復雜。據調查,現在北京最好中學的高中畢業生,只有過去初中一年級的水平(特別是數學),所以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須在社會上招考,才能保證質量。”同時,他在會見外賓時堅定地告訴對方:現在打倒了“***”,就有可能真正按照毛**的道路走了。9月15日,他閱讀了上海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參加理科教材會議代表關于重點師范大學面向全國輸送合格師資的來信以后,及時作出批示:“退教育部統籌安排。”9月19日,他就恢復高考制度原因、招生政策和標準問題再次“拍板”。上午,他約見方毅、劉西堯、雍文濤、李琦等談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認為教材非從中小學抓起不可,教書非教最先進的內容不可,當然,也不能脫離我國實際情況。他特意強調:高考“招生的條件,政審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他非常重視當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臺灣省體育工作聯絡處主任蔡嘯、中央對外聯絡部第二局局長林麗韞關于注意招收臺灣省籍青年入學的報告,贊同他們提出的在招生工作文件中增寫“注意招收一定數量的臺灣省籍青年入學”的建議,明確批示:“應寫這一句。請劉西堯同志參酌。”后來,國務院于10月12日批轉教育部根據鄧小平指示制定的《關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就明確地規定:要注意招收一定數量的臺灣省籍青年、港澳青年和歸國華僑青年。此時,鄧小平堅定地表示: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他催促“教育部要思想解放,爭取主動。過去講錯了的,再講一下,改過來。撥亂反正,語言要明確,含糊其辭不行,解決不了問題。辦事要快,不要拖。”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最后決定:從今年起高等學校招生改變“**”期間不考試的做法,廢除推薦制度,采取恢復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會議結束當天,鄧小平和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以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親切接見第二次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的代表,給了他們極大的鼓舞。

為使教育戰線撥亂反正向縱深拓展,鄧小平于9月初在對人民日報社《情況匯編》的批復和數次談話中,徹底否定了“***”關于建國以來教育戰線的“兩個估計”,這是排除恢復高考招生制度工作障礙的關鍵舉措。《紅旗》雜志根據他對教育工作的幾次談話,整理成評論員文章《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鄧小平于9月30日反復審閱后作出批示:“這是一個重要問題,我建議政治局討論一次,進行修正,然后確定是否發表。”10月3日,他審閱教育部《關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的請示報告和國務院關于轉發這個意見的文件以后,當即致信華國鋒:“此事較急”,“建議近幾日內開一次政治局會議,連同《紅旗》雜志關于教育的評論員文章(前已送閱)一并討論”。兩天后,他出席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參與討論上述文件、文章。會后,教育部按照中央政治局討論修改了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文件,他審閱后又在劉西堯關于文件修改問題所作說明的信上批示:“我看可以。”“退教育部辦。”不久,他又審閱了教育部、外交部關于外國留學生管理的報告、中國科學院《關于招收研究生的請示報告》。此外,他還約見劉西堯、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周林等,指出:北京大學一是要批“***”,抓運動;一是搞好招生工作,籌備開學,不能耽誤開學。

10月13日,鄧小平審閱了人民日報宣傳小組起草準備發表的《人民日報》社論《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他認為,今年的招生工作,面臨著考生特別多的新情況,時間緊迫,工作繁重,各級黨委一定要高度重視。他同意社論提出的今年恢復高等學校考試制度意義重大,是“培養人才的質量,影響中小學教育,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是一件大事。”“要把這次招生的過程,變成動員廣大知識青年和在校學生更積極、更自覺地為革命學文化,走又紅又專道路的過程。”對于招生工作實行的重大改革他也表示同意:即采取自愿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省、市、自治區批準的辦法。凡是符合招生條件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自愿報名,并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報幾個學校和學科類別,讓祖國進行挑選。這也是必要的。看完社論全文,鄧小平比較滿意,遂批送華國鋒、李先念、汪東興、耿飚、方毅。10月21日,這篇社論公開發表,立即在全國各地引起了很大反響。兩天以后,《人民日報》又發表了重要報道《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恢復高等院校考試招生的歷史一幕終于塵埃落定。

但是,鄧小平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一如既往地抓下去。1978年2月底,他審閱了教育部《關于召開一九七八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的請示報告》和《關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學校招生擬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請示報告》。他在聽取北京大學情況匯報時認為:與其辦新大學,還不如現有大學增收學生來得快。今后,凡是有基礎的學校都要增收學生。在聽取清華大學情況匯報時認為:清華大學應發展到兩萬學生,研究生至少兩三千。總之,不搞好大學,就無法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當然,“大學生人數要大量增加。大學生的比例也有個結構問題,要研究。”他還贊成增大派遣留學生的數量,提出派出去的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他提請教育部研究一下,認為這是五年內快見成效、提高我國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為經過“**”十年動亂以后首次恢復高考制度的決策者、指導者,鄧小平非常重視總結這項工作的經驗教訓,注意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為了提高升學質量,他于1977年12月23日就北京航空學院一副教授來信反映高考數學題過于容易一事作出批示:“我也有所聞。請教育部協同北京市調查一下,如何補救。”對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錄取新生中幾個突出問題的請示報告》,他審閱后表示同意。1978年7月下旬,他批準了教育部就貴州省天然氣化肥廠扣壓該廠考生準考證一事的處理意見。8月10日,他就《情況反映》(由《光明日報》總編室編印)上反映南開大學準備破格錄取一位對信息論有創見的人才,但因年齡超過規定工廠不同意放行一事,作出批示:“請教育部過問一下(選拔和培養人才極為重要)。”8月13日,他在劉西堯關于天津市擬由地方出資擴大招生的來信上批示:“我看可以讓天津辦,創點經驗。”9月底,他在閱蔣南翔就擴大招生問題致方毅的信時,注意到了蔣南翔在信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即:一是要正確解決需要與可能的矛盾,注意保證質量,防止因擴大數量而犧牲質量。二是今年招生時就必須預先考慮到明年招生計劃如何安排落實,否則,可能陷于被動。在他的關切下,教育部又召開高等學校擴大招生問題座談會,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有力措施。鄧小平不僅批示同意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擴大招生問題的報告》,還批送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8月底,他審閱教育部《關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學校錄取新生工作的請示報告》,又批送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

30年光陰在歷史長河中可謂白駒過隙。從1160萬考生中走進大學殿堂的七七、七八級數十萬大專院校學生永遠不會忘記當年黨和祖國、人民對他們的挑選,不會忘記當年為他們奔走呼號的領導和同志,更不會忘記當年扭轉了黨和國家歷史命運、同時也扭轉了自己人生方向的世紀偉人——鄧小平!

推薦訪問:高考 紀實 恢復 鄧小平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