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春聯是中國春節文化的重要載體,春聯書法是書法藝術的重要形式。由于現代印刷紙張、印刷宣紙、現代書畫墨汁、金粉等材料的出現,人們的審美觀念也發生新的變化,因而當代春聯書法在形式上,應該傳統、現代紙張結合使用,墨汁、金粉各取其妙,書體應以楷、行、隸書為主,筆畫宜粗些。特別要注重春聯書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從形式探究中表現出傳統文化的現代活力。
【關鍵詞】春聯;書法材料;藝術形式;印刷
春聯的發展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標志,它承載著的不僅是文化的積淀,更多的則是幾千年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未來的期盼。其生命力之頑強并非偶然,經過兩千年的發展,春聯的形式已甚為完備。春聯早期起源于民間巫術的制作“桃人”。之后改成在桃木板上刻降鬼大仙的名字,稱為“桃符”。五代時,有人開始在桃符上題寫聯句。至宋代才出現在紙上書寫聯句的情況。到明清之際始稱“春聯”,在民間已經得到普及。它每一次的發展皆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春聯是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傳統的藝術形式,真切的表達出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期盼,并營造了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成為了我們春節“年味兒”的象征。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春聯書法的形式問題更有研究意義。
1 傳統、現代紙張兩相宜
紙是春聯書法文化的承載者,無論何種形式的春聯書法,都以呈現在紙上作為最終表現結果。在日益發展的當今社會,電子產品高度發達,人們慶祝新年的形式也豐富起來,但是紙質的春聯依然是人們過節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
1.1 普通現代紙張的選用
此類紙張只適用于現代印刷春聯。由于這種紙表面光滑,油性較大,不適合用毛筆蘸墨汁書寫,書家無法在光滑的紙上隨意揮毫。另外,普通現代紙張吸水性較差,無法很好地表現藝術感。但是,普通現代紙張展現在印刷春聯中卻又其獨特的魅力。印刷春聯的用紙的顏色一般為紅色,配以黃色字體或金色鑲邊,顏色艷麗美觀,尤其春聯是在春節期間特有的藝術形式,所以更能彰顯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
1.2 傳統宣紙類紙張的運用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始于唐代、產于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府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宣紙種類繁多,由于春聯在傳統節日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一般用于書寫春聯的宣紙顏色要喜慶艷麗,“楹聯的用紙非常講究,有生紙、熟紙、花紋箋、灑金箋、泥金箋、蠟箋、珊瑚箋、虎皮箋、瓦當紙等等,其中顏色又有石青、大紅、粉紅、金黃等異常豐富,說明當時社會對楹聯的極大需求和書法家對楹聯創作的重視。”現代的書寫春聯常用紙大致可分為:普通紅宣紙、萬年紅宣紙、灑金紅宣紙、描龍紅宣紙、瓦當格紅宣紙等等帶圖案者。
不同的紙在創作的時候會產生各自獨特的藝術效果,并且在創作過程中書寫技巧也會有細微的區別。首先,普通的紅宣紙紙質較差,沁墨性差,書寫感受與普通現代紙張接近,但比其效果好。在這樣的紙上寫的時候要注意用墨的濃淡,并且寫完要平放在地上或桌子等水平的地方晾曬,如若處理不當墨汁容易四處流淌,從而影響整體的美觀。另外,萬年紅宣紙、灑金紅宣紙及描龍紅宣紙的紙質沁墨適中,其中在灑金紅宣紙等印花的紙書寫要注意字與印花融為一體,要穩重大氣,不可花哨。最后,瓦當格紅宣紙等自帶格子的宣紙在書寫時章法要處理得當,大小輕重,字形扁長等,最后要求的整體的統一,最忌兩聯之中有忽大忽小的者。
2 墨汁、金粉各取其妙
墨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作用非同尋常,其形態的發展也是多樣的。在中國古代墨的使用是比較早的,最早的墨是天然礦物質或植物性的木炭。在此之前人們記錄文字是則是用刻劃的,所以墨的出現是一種質的改變。發展到現代社會,墨逐漸從普通家庭中退出,轉向了專門從事書畫事業的書畫家們,但即便是這樣,墨還是等到了很好地發展。
2.1 現代書畫墨汁的使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寫字常備有書童,書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磨墨,所以使用起來極為不便,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墨汁一經出現很快就被人們接受。在寫春聯時一般選擇使用墨汁書寫,用時先將墨汁搖勻。在墨汁內加入少量帶有堿性成分的物質,如:洗衣粉、肥皂水、茶葉和酒等,可使墨色充分地滲入紙里,使書寫的效果更佳。要注意的是整瓶墨汁的濃度一致,所以在使用時,應根據紙質的沁墨程度調整墨的濃度。例如:與一般書畫創作不同,春聯紙較普通書畫宣紙沁墨差,書寫時墨不宜太濃,根據紙的情況判斷兌水多少,從而使提高書寫質量。相反的,春聯紙太洇就不可再兌水,要么放在通風處涼曬,是水分蒸發,但需要的時間較長,建議使用第二種方法,兌入適量宿墨,來減輕沁墨程度。
宿墨指硯中隔宿之墨,當宿墨開抬脫膠之際,既粘而又濃黑,含水旁瀋(漫漶),筆痕猶存,自有一種煙雨絪緼之氣。既是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較久,水分蒸發而濃縮,則墨色最黑,所以在過于洇的墨中加入適量宿墨達到調整墨的濃度是可行的。宿墨在單獨使用時會出現獨特的效果,因“含水旁瀋(漫漶)”,在書寫時黑色的墨周圍會洇出一圈水環,形成立體感的獨特藝術效果,若用于春聯書寫定會令人眼前一亮。
2.2 用墨錠研墨書寫春聯
墨錠是將墨團分成小塊放入銅模后,壓制而成,配合硯臺使用。研墨寫字雖然比較費時費力,但是研的墨在使用上與現代書畫墨汁有質的區別。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五色為焦、濃、重、淡、清,是指墨色運用上的豐富變化。此墨分五色說的就是用墨錠研墨時出現的,在書寫春聯時更適合研墨,可根據紙的質地縮短或延長研磨時間,從而更好地控墨。
2.3 用金粉書寫春聯
金粉是有著黃金光澤、具有顏料性質的一種金屬顏料,這種顏料顏色靚麗美觀,氣質高貴。現在有許多書家在寫春聯時選擇用金粉書寫,以金粉在萬年紅宣紙上寫出的效果極佳,給人以光彩奪目、心曠神怡的視覺印象,但這種顏料較一般墨汁在價格上要高,并且在使用時也需要技巧,可用天那水(或松節水)調開,再加些適量清噴漆(或光油)等膠水,這樣會促使金、銅粉緊粘在紙面,即便干后也永不脫落,但是要注意天那水和清噴漆的比例為4:1或5:1,調好后要及時使用,放置時間久了會失去光澤,所以在使用時要留意這些細節,方可寫出好的春聯。
3 書體宜以楷、行、隸書為主,筆畫宜粗不宜細
春聯書法的字體要結合書者的實際需求和環境來分析。書法的字體演進序列大致為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其中有些字體并不是逐步產生的關系,有些則是同時出現共同發展的,這也影響著春聯中字體的演變。春聯中最常見的字體是楷書、行書、隸書。
3.1 楷書
楷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常用的字體,因為楷書的普及性強,通俗講就是大家都能看得懂,對于楷書字的間架結構和用筆技法,或是筆力的強健程度,人們都能很好地欣賞。正因為如此,楷書春聯在書寫的時候不可有一絲懈怠,盡求做到每一個點畫做到古人講的一橫如“潛力陣云”,一點如“高峰墜石”等。同時,楷書書法春聯要注意行氣的流貫,《書斷·序》中云:“或體殊而勢接,若雙樹之交葉,或區分而氣運,似兩井之通泉,麻蔭相扶,津澤潛應,離而不絕。”楷書雖然不如行草書給人的連貫性強,但也不可缺失,依然要保持整體流動感。
3.2 行書
行書是人們對于書寫速度和書寫規范的要求應運而生的一種書體。這種書體的出現彌補了楷書的書寫速度慢和草書的不易識別的缺點,首先,行書書寫速度較快,在民間,每到接近春節,村里的人們都會找到當地最有名望的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求取春聯,求取春聯者甚多使得書法家們不得不加快速度,這也是造成春聯中行書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其次,行書的書寫速度雖快,但不可隨手涂抹,其中的規矩和法度是不可逾越的原則,要在書寫流動性的基礎上表達的更加準確。
3.3 隸書
隸書以其特有的“蠶頭燕尾”在人們對書法的心目中占得一席之地。在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極致,在春聯中人們對隸書有著同樣興趣,在書寫的時候與楷書一樣不可獲取的就是生機和活力,隸書雖然沒有唐楷用筆的法度森嚴,但隸書筆法的古拙依然不能缺失。
春聯中的字體在不同環境、不同場所下、不同的贈送對象是有區別的。例如,篆書和草書由于辨識度的原因,春聯中極少出現,更不用說甲骨文、金文,所以這樣的“特殊”字體寫的聯一般是文人、書畫家等自己的書齋聯,書者的書齋聯有的是警醒自己的,有的是鼓勵自己還有表達心境者,書家有些愛好古樸的篆書或偏愛氣象宏大的草書,這樣能更好的激發和勉勵自己。
另外,環境的不同對筆畫的粗細、字體的大小有不同的要求。農村的院門上貼的和室內房門上的就有差異,一般院門比較高大,可以采用厚重的大魏碑來書寫,這樣在院門外才顯得氣勢恢宏,震撼人心,更能體現出本家的氣魄。但房門則不同,這是給自己家看的,若是風格過于強烈則不能很好地融合在家庭院落之中,所以采用小行書為宜,既可悅人心,又可養人眼,使得家庭美滿幸福。在城市中,樓房中家家戶戶的都采用小字體的春聯形式,原因就是由于條件環境的束縛,大字春聯用在儲藏室或車庫等房門高大的地方。還有,現在許多名勝古跡的立柱等都張貼著字春聯,首先就是在氣魄上給人聲勢浩大的感覺,還有就是環境條件寬敞,適合大字春聯。
4 特別注重春聯書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切莫讓人產生“誤讀”
春聯的形式多種多樣,在不同的場景下所采用的春聯形式是有區別的。“明代以后,隨著春聯的普及,隨之又衍生出許多門類,如壽聯、挽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游戲聯等”。春聯的常見形式有五言、七言、八言等上下聯加橫批、四字門心分上下聯、龍門對等。其中最常見者就是七言上下聯加橫批的形式,在普通家庭室門即張貼此類春聯,因現代樓房室門不大,過大的春聯無法張貼,七言春聯最合適。另外,此類春聯用于名勝古跡或高大門柱時的字數上下聯可同步增加。還有,四字門心是配合前一種五言等上下聯加橫批的形式。在農村,院門比較大者,在門框張貼七言或八言聯,在中間大門上就是張貼此類門心,門心較寬,字大,氣勢攝人。最后,龍門對指每邊聯文在兩行乃至兩行以上,須寫成“門”字形的對聯,此類形式適合字數較多者。
為了整體的美觀和諧,在書寫春聯時的章法就顯得格外重要。章法是指安排整幅書法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系的方法。當兩行放在一起時,章法上就有了變化,一種是畫有界格,上下兩聯字的大小位置一致,形成對稱的章法,這種章法給人一種和諧、整齊的感覺,現代印刷春聯中就是采用此類章法。另一種為書法上講的更加關注整體性的章法。歐陽詢《八訣》中講:“分間布白,勿令偏側。”章法最重要的就是行氣,講究“貫”,“貫”的意思就是一氣呵成,像流水一自然流暢,隨意偏側會打破行氣。民國時于右任先生酷愛以此類章法寫楹聯,他的對聯章法構思巧妙,虛實開合,行氣流貫,字形欹側自然,是學習楹聯章法的典范。這種章法上下聯每個字不會完全對稱,但會達到一種相對對稱。當上聯的上半部分字寫得寬碩開張,那么相對應的下聯下半部分可以寫得厚重茂密,將重量分布均勻,達到重量上的相當,而不是重疊的對稱。
張貼春聯有講究。“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當人面對門站立時,上聯應貼在右手邊,下聯應貼在左手邊。因為,按傳統讀法,直行書寫是按從右向左的順序讀的。并且,上聯的最后一字必須為仄聲,下聯必為平聲,可以以此來判斷上下聯。
春聯書法的創作與一般書法創作的差別較大,主要體現在實用性與藝術性上。評判一幅書法作品好壞要從技法、結體、章法、情感等多方面的角度來研究,因為書法創作目的是要體現書者當時的情緒狀態,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傳遞到紙上,從而將一幅技法、結體、章法完備的作品升華成一幅藝術品,而春聯書法不同,其目的是實用性的,家家戶戶以此種形式來祈求未來一年風調雨順,事業節節高,家庭美滿祥和等,是表達期許和愿望,所以那種藝術性過強的創作反而需要謹慎。另外,春聯的書法形式是給拜年走親戚的朋友來看,所以在注重藝術性的同時,要將春聯的內容完整、準確、毫無疑義的展現出來。
春聯書法實踐是向社區群眾展示書法藝術水平,傳播中華書法文化的特定形式,必須堅持傳統的中和為美的審美觀念。因為傳統“和”文化與春節的寓意高度吻合,所以必須避免帶有現代流行書風的審美風格的出現。春聯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我們應該秉承傳統,推陳出新,弘揚春聯文化,營造更加祥和的節日氛圍。并且應該借春聯書法之“手”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以春聯書法特有的藝術形式呼喚優秀傳統文化之回歸。
參考文獻
[1]葉鵬飛.從桃符到裝飾的演變——楹聯的形式與書法[J].書法,2012(01).
[2]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154.
[3]張愛紅.春聯開啟的藝術空間[J].美與時代月刊,2009(10):37-40.
[4]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98.
作者簡介
1.宋明奇,男,山東省淄博市人。現為咸陽師范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2013級書法學專業學生。
2.王宇飛,男,山西省汾陽市人。現為咸陽師范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2012級書法學專業學生。
3.王智杰(1967-),男,陜西省禮泉縣人。現為咸陽師范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副教授。
作者單位
咸陽師范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 陜西省咸陽市 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