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普遍應用,會計電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發展,不同的企事業單位根據自身需求和條件,選擇了不同方式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加上由于會計電算化系統數據處理的過度集中,數據處理對計算機軟、硬件過分依賴??梢姇嬰娝慊到y的審計(以下簡稱電算化審計)開展,突現了我們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本論文將在闡述新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完善電算化審計的對策。
【關鍵詞】審計線索 電算化審計
一、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晌
1、改變了審計線索
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通過改變與審計線索有關的數據存儲介質、存取方式、處理程序等關鍵因素,就會造成改變審計線索。具體表現如下:原始憑證一旦轉換到機器可識別的輸入介質上,就不再在數據處理過程中使用;在某些系統中,傳統的原始憑證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數據設備而不復存在;系統不會經常打印出原始記錄,只有在例外情況下才提供打印報告;保存在磁性介質上的數據除非依靠計算機和應用程序,否則無法閱讀,可見,計算機記錄的順序和數據處理工作很難直接觀察,審計人員難以對經濟業務進行追蹤,會計電算化改變了審計線索。
2、改變了審計方法,擴大了審計范圍
在手工會計的條件下,審查方法一般采用審閱、核對、分析、比較、調查和證實等方法。而會計電算化系統是人機交互、手工操作與計算機處理相結合的方法。比如,原始憑證的生成過程必須由人工識別、編碼、錄入后才能為計算機所識別和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既有人的操作過程,也有機器的處理過程;在檢查審核過程中,既有人的審核,也有機器的自動檢驗、審核。因而決定了電算化條件下審計方法也必須是電算化方法與非電算化方法相結合。由此,電算系統審計的范圍也擴大到計算機硬件、軟件、操作運行和處理流程等方面。
3、提出了新的審計標準和要求
會計電算化系統潛在的內部控制問題比手工會計系統更多、更復雜,其技術性也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風險。如系統文件不可讀,易被篡改和毀壞;編程錯誤的話,則有可能產生舞弊和犯罪行為等。會計環境的變化對審計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工作面臨的問題
1、審計可視線索自然消失的趨勢
在會計電算化進程中,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水平及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客觀上,存在著審計可視線索自然消失的趨勢。大家知道,審計離不開審計線索。本來在手工會計條件下,由于存在著大量的紙面信息,注冊會計師和審計師通過調閱這些紙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經驗判斷,獲取審計線索是不成問題的??墒?,在應用計算機處理會計資料以后,紙面信息變成了磁性介質上的代碼。對于會計界、審計界的許多人來說,過去熟悉的、習慣的、得心應手的東西,變成了陌生的、不習慣的、難以捉摸的東西。而設計會計電算化程序的軟件設計人員,并不知道審計人員的需求,即使有關文件規定必須留有審計線索,實際上也是很難做到的。何況,審計工作與主要是處理結構化問題的會計核算工作不同,它主要是處理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一些問題,從某些方面來說,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經驗和主觀判斷能力,如:尋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錯防弊、獲取證據等。
2、會計核算軟件的多樣性和保密性造成審計數據的難以取得
目前,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有幾百家之多,再加上自行開發的專用軟件,其數量更多。面對如此眾多的程序和數據結構各不相同的軟件,企圖對它們分別編制通用數據轉換程序,利用計算機將它們所生成的千差萬別的數據庫,自動轉換成審計工作所需的數據文件,盡管設想很好,但實際上很難做到。何況,世界上沒有哪一家軟件公司會和盤托出其軟件設計過程、程序文本和數據結構。相反,他們為了維護公司利益,保守其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只會采取愈來愈嚴格的防范與保密措施。于是客觀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一方面,審計要求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和會計電算化運行中的中間結果及最終結果愈透明愈好,另一方面,商品化會計軟件供應商們則希望保密程度愈高愈好,即愈不透明愈好。這不能不說是計算機審計舉步維艱的客觀原因之一。
3、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內部控制的變化對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手工會計條件下,內部控制一般表現為對人的控制,強調職責分清、相互牽制,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紙面信息進行手工核對和檢查,責任容易明確,結果也比較直觀。可是,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內部控制轉變為對人和機器兩方面的控制,而且多數情況是以計算機內部控制為主。因為,除了上述的審計線索自然消失的趨勢所帶來的差錯很難發現以外,計算機的數據和程序的修改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不留任何痕跡地進行;計算機容易受到‘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侵襲;特別是國內外利用計算機犯罪的眾多案例,說明了它不僅是信息處理的有效工具,也是犯罪舞弊的絕妙手段。這對審計工作來說,無疑又增加了新的難題。
4、認識上的誤區造成對計算機審計的忽視
目前有種看法認為,在會計核算實現電算化后,特別是應用了經財政部門評審通過的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以后,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可靠性已經解決,可有效地防止做假賬和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因此也無須對軟件產生的信息進行審計。事實是這樣嗎?非也!因為絕大多數的會計核算軟件并沒有解決對會計事項,即記賬憑證所根據的原始數據是否真實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它們的許多功夫不是花在保證數據源的正確上,而是對已輸入數據的計算上,充其量只不過是一把高級的算盤而已。加上上述的實現會計電算化后內部控制本質上的變化,對會計信息系統事實上存在著人為干預和利潤調節,以及所提供原始數據的虛假性,人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當前的會計電算化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賬和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但上述的認識,卻對計算機審計產生了一些不利的影響。
三、完善電算化審計的對策
1、要重視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研究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依賴于電算化會計理論的發展,電算化會計理論研究的滯后,會制約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成熟與發展,因此,電算化會計理論是指導、推動會計電算化在新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實踐指南。從一定意義上講,電算化會計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也是突破傳統會計觀念,對現行會計理論和方法提出新問題、新課題,以及研究和確立新的理論和方法的過程。如電算化會計在系統設計、工作組織、信息處理及賬務處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變,本身就是對現行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電算化會計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透徹了,會計軟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才能更符合會計、審計工作的實際要求,會計電算化軟件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會計工作,才能使會計工作在實現電算化后更加規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強,才能更好地為管理決策服務,以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效益原則。
2、要做好管理基礎工作,尤其是會計基礎工作
管理基礎主要指有一套比較全面、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較完整的規范化的數據;會計基礎工作主要指會計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規程是否規范,基礎數據是否準確、完整等,這是搞好電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證。因為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必須是事先設置好的處理方法,因而要求會計數據輸入、業務處理及有關制度都必須規范化、標準化,才能使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順利進行。沒有很好的基礎工作,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無法處理無規律、不規范的會計數據,電算化工作的開展將遇到重重困難。
管理人員的現代化管理意識,在整個企業管理現代化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做好會計電算化的長期、近期發展規劃和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重新調整會計及整個企業的機構設置、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管理要求。
3、要提高會計人員計算機操作水平
會計電算化,給會計工作增添了新內容,從各方面要求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結構,一方面為了參與企業管理,要更多地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另一方面還必須掌握電子計算機的有關知識,好的會計基礎工作和規范的業務處理程序,是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前提條件,所以會計電算化也要求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
4、要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
財務上的數據往往是企業的絕對秘密,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當前幾乎所有的軟件系統都在為完善會計功能和適應財務制度大傷腦筋,卻沒有幾家軟件公司認真研究過數據的保密問題。為了對付日益猖獗的計算機犯罪,國家應制定并實施計算機安全法律,在全社會加強對計算機安全的宏觀控制,政府主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對危害計算機安全的行為進行制裁。同時,企業在電腦網絡環境下,為了防止某些內部人員的惡意行為及工作人員的無意行為可能造成會計信息的不安全性因素,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為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良好環境。
5、要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工作
隨著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不斷發展,應做好會計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管理工作,使其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為了更有效地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工作,我們必須根據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特點,分別做好會計檔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還有,在不同版本軟件下形成的會計檔案其會計數據的結構有可能不同,這就有可能產生會計檔案不能被調閱或產生某些預料外的錯誤,因此應注意電算化會計檔案與對應的財務軟件版本的一致性。
四、加強電算化審計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化,會計準則進入國際統合,審計工作也需要面向國際審計準則靠攏。同時,面對當前計算機普遍運用于會計、審計工作中的國際社會,我們必須加快實施審計工作的電算化,達到與國際審計工作協調一致,更好地為對外開放經濟社會服務。目前,會計電算化進程中,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工作面臨:審計可視線索自然消失的趨勢,會計核算軟件的多樣性和保密性造成審計數據的難以取得,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內部控制的變化等問題,若不重視及時解決,它將嚴重阻礙我國會計電算化向更深層次的發展。
綜上所述,加強我國電算化審計發展,重視并及時解決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存在的審計問題,將促進我國會計電算化向更深層次發展,最大程度地提高會計工作水平和會計信息的質量,更好地為提高各級企、事業單位現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經濟效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