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新世紀以后,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電視廣播行業(yè)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作為信息的主要傳播工具,廣播電視在當代社會思想文化建設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新媒體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廣播電視行業(yè)帶來了極大沖擊,因此,為了更好的滿足廣播電視發(fā)展需求,必須結合時代背景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進行創(chuàng)新,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形勢;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
伴隨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化,知識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且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得到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相應提高。隨著不同種類信息對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沖擊,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也出現(xiàn)一定的改變,觀念也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廣播電視作為信息傳播和文化建設的平臺,其對黨的聲音和人們群眾的心聲均具有一定的傳播作用。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媒體受到一定的沖擊,兩者之間的競爭也日漸加劇,新媒體通過自身優(yōu)勢科學的提升工作水平,并將新聞采編工作技巧很好的應用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聞采編質量。
1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特點
1.1新聞來源更加豐富
在新環(huán)境下,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其在獲取新聞來源的便捷性、快速性等方面優(yōu)勢受到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青睞,由于新媒體對信息傳播十分快速,導致每天產生的信息有很多,這些信息有真實的,也有虛造的,這就要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充分意識到傳統(tǒng)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優(yōu)劣勢,利用新媒體新聞來源廣泛的特點,從中抓取有價值、真實性的新聞信息進行報道,突出廣播電視新聞的價值。
1.2新聞事實更需要考究
在當前社會中,部分新聞媒體為獲得較高的點擊率和收視率,就會采取捏造和歪曲新聞的方法,杜撰出一些新聞事件,進而獲得大量的受眾群體。廣播電視新聞在采編的時候應該重視該種現(xiàn)象,嚴格尊重新聞實事求是的原則,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針對該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在采編工作進行時,對于其他渠道獲得的新聞事實應具有高度的負責職業(yè)素養(yǎng),并保持清醒和理性的頭腦,通過實際行動調查實施的真相,提升新聞價值,促使廣播電視新聞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
1.3新聞傳播更加多樣化
在信息時代的爆炸中,不同種類的新聞媒體彰顯自身的職能和特長,均希望留住用戶群體,很好的發(fā)展新的用戶群體。針對該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應充分認識自身的弊端和優(yōu)點,并很好的認識到新的新聞傳播同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之間的不同之處,高度重視新聞傳播的多樣性,科學有效的求新和求變,進而為自身的發(fā)展打好理論基礎。新聞傳播的多樣性需要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獲得事實的新聞,充分鑒定其他新聞渠道驗證新聞事實,很好的辨別出虛假新聞,最終使得自身新聞作品的質量得到提升。
2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的創(chuàng)新
2.1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采訪方法
對于廣播電視新聞,其采編采訪的內容決定了新聞的形式,新聞采訪是新聞報道的重點,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注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采訪方法的創(chuàng)新。首先應該新聞采編人員在開展采訪活動前,需要對被采訪者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結合被采訪者的情況設計問題、提問方式。在具體采訪活動中,采編人員可以通過談話為線索,逐步進行提問,并利用誘導、啟發(fā)等方法層層深入,逐步掌握所需的新聞內容。其次采編人員在進行采訪時,要特別注重細節(jié),采編人員要從被采訪者的回答中尋找細節(jié),并從中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發(fā)現(xiàn)能力、觀察能力,從而滿足新聞采編采訪工作需求。
2.2準確把握采編切入點
在采編新聞的時候,新聞工作人員應找準切入點,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新聞工作人員應將自身的工作簡歷的研究和受眾調查之上,并同實際狀況相結合,通過人民群眾喜歡的形式將其展現(xiàn)出來。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他們的關注點也不相同,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同時,城市人民群眾和農村人民群眾、發(fā)達地區(qū)的人民群眾和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人民群眾,他們關心的問題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工作的時候應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報道不同的內容,且在報道的不同的新聞內容時采取不同的報道方式。針對該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進行采訪的時候,應該對其進行科學的把握,如受眾群體為農民群眾,就應該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和語言進行報道,便于他們理解和明白。
2.3注重事實,以情感人
群眾較為關注的為新聞的真實性,因此,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該詳細的了解報道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避免出現(xiàn)失真性和以偏概全的新聞報道,否則就會失去人們的尊重。在進行實際采編工作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堅持唯物主義思想,通過客觀和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認清宏觀和微觀、個性和共性之間的聯(lián)系及區(qū)別,通過心理分析的方法展開調控,進而將感性認識轉變微理性認識,很好的把握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開展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時,應該在尊重新聞事實的基礎上,利用靈活的群眾口頭語言、新型網絡語言來獲取良好傳播效果。群眾語言、網絡語言是社會群眾在生活實踐、網絡活動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語言,這些語言充滿了智慧,同時貼切群眾生活,新聞采編人員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這些語言,引起群眾的共鳴,從而提高新聞宣傳報道效果。
3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伴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新聞異軍突起對傳統(tǒng)廣播電視帶來極大沖擊,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要求也越來高,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視采編人員必須積極更新自身的觀念,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技巧,揚長避短,更加高效的開展廣播電視采編工作,促進廣播電視新聞行業(yè)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潔.探析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J].新聞世界,2015,(6):83-84.
[2]杜學云.新形勢下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9):141-142.
[3]謝虹敏.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技巧與策略[J].經濟,2016,(12):289-290.
[4]郭志強.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8):135-136.
作者簡介:
王瑋(1982.05.02—),男,貴州,本科,助理編輯,后期剪輯、美術編輯、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