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辭舊歲”,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的重要年俗之一。爆竹聲雖說趕走了可怕的“年獸”,卻“請”來了更為可怕的“敵人”——霧霾。說起霧霾也算是“舊相識”,去年它“周游”了我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在全國“免費住宿”的平均天數高達29.9天,一口氣創下了52年來之最的“好”成績,把無數人整進了醫院,這才得意地拍拍屁股走人。今年這位“瘟神”又想趁勢東山再起。一位湖北車友在微博上感慨說:“以前駕校沒教的,這次過年回家一個往返,都體驗到了!”“別人在過年,我們在過關。”交警無奈地感慨。一場曠日持久的霧霾遭遇戰再次上演。
夜晚難見到星星,白天難看到太陽
——誰該為此埋單
自古以來,凡是敢耀武揚威出來鬧事兒,還能屢屢得手事后逍遙法外的,肯定有點來頭。我翻了一下,嚯,這家伙的家譜厚得都超過人類歷史了。霧和霾在人類還是胚胎的時候就已經作為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存在了。據記載,“霾”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古人的“霾”泛指今天的“揚沙”、“塵卷風”、“沙塵暴”、“浮塵”等天氣現象,當時在中原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這些現象并不少見。霾出現時,能見度明顯惡化,空氣質量明顯下降,所見之處朦朦朧朧,所居之地混混濁濁。人們形象地說“夜晚難見到星星,白天難看到太陽”。按照現代科學的說法解釋:霾是近地面層大量煙、塵埃等懸浮顆粒均勻游浮在空中而形成的混濁現象,一般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而霧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蒸氣過度飽和凝結而成的天氣現象。大部分時候霧和霾“沆瀣一氣”,我國不少地區已將其二者合稱為“霧霾”,并作為災害性天氣進行預警預報。
“請神容易送神難”,在人類進入化石燃料時代后,霧霾真正壯大起來,并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霧都倫敦就是最鮮活的例子。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曾在小說《荒涼山莊》中對倫敦的霧進行了這樣一段細致的描述:“那是一種沁入人心深處的黑暗,是一種鋪天蓋地的氛圍。”為了進一步說明霧霾的厲害,我們還不得不提起一個十分著名的歷史事件。1952年12月4日,一場噩夢籠罩了整個倫敦。嗆人的濃厚煙霧彌漫全城5天之久,幾天內死亡人數比平時增加了4000人。在這一周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臟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顯著增加。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類似的災害隨后又發生過幾次,對英國人產生了很大震動。急劇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態環境破壞……英國人在品嘗大機器生產帶來的喜悅之時,也嘗到了其“副產品”所帶來的苦果。在這次事件中,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兇”。很多時候,風平浪靜并不是什么好事兒,這次也不例外,當時,倫敦上空的冷高壓導致大氣濕度增加,風力微弱,污染物在長期處于靜態氣象條件下積聚,最終釀成了長達5天的“屠城”慘劇。
不速之客的致命武器
——PM2.5讓你防不勝防
除了顯赫的背景,助紂為虐的幫兇以外,霧霾還有個致命的秘密武器,他們合力完成了這次“絞殺”。霧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物質組成,前兩者是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顆粒物的主要成分是元素氮、有機碳化合物、硫酸鹽、硝酸鹽等。它的英文名稱Particulate matter,字母縮寫PM,如果在后面加個數字寫為PM2.5,相信很多人對這個高頻詞匯并不陌生。PM2.5即細顆粒物,是對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和液滴的總稱,它非常小,還不到頭發絲粗細的二十分之一,也是霧霾最為厲害的生化武器,沒有之一。PM2.5究竟有哪些“優勢”呢?我們不妨拿大顆粒物做個比較,大顆粒物易被鼻腔、咽喉、氣管攔截,或者通過絨毛的運動排除體外,而PM2.5一旦被人從呼吸道吸入,就會沉積于人的肺泡,而后溶解進入血液,造成血液中毒,輕而易舉地達到肺部深處,造成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傷害。此時,人體因體質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映,如出現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難、哮喘發作,嚴重者甚者會出現心律失常并誘發心臟病等等。
霧霾來拜年
——沒人能夠“自強不吸”
常言道“秋冬毒霧殺人刀”,真正可怕的敵人,你看不見摸不著。有數據統計,僅京上廣三地,每年約有8000人因PM2.5死亡。霧霾面前人人平等,土豪、屌絲統統中招,身份地位已不再重要,沒有人能夠“自強不吸”。

1.呼吸系統
提到霧霾的罪狀,很多人腦海里第一個浮現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空氣中飄浮大量的顆粒、粉塵、污染物病毒等,一旦被人體吸入,就會刺激并破壞呼吸道黏膜,使鼻腔變得干燥,破壞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細菌進入呼吸道,很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因為霧霾的原因,很多地方口罩被搶購一空,醫院也擠滿了呼吸道感染人群,而這些感染者,多是呼吸系統更加脆弱,更禁不起“折騰”的老人和小孩。此外,霧霾天氣時,支氣管哮喘患者一旦吸入漂浮在霧氣中的粉塵、煙塵、塵螨等過敏原,呼吸道就會受到刺激,從而出現咳嗽、悶氣、呼吸不暢等哮喘癥狀。
2.肺癌
據報道,華東地區查出肺癌最小患者,年僅八歲。后調查發現,該名患者的家在路邊,長期吸入公路粉塵。目前,專家已證實該例患者的病因與PM2.5有著一定關系。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表示,肺癌的潛伏期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年齡小的孩子患肺癌,很可能和遺傳因素、基因突變有關。和成人相比,兒童的身高決定了其受汽車尾氣以及馬路粉塵的影響確實更大,這是得到醫學界共識的。因為兒童的呼吸帶正好處于尾氣高度附近,同時,兒童單位體重的呼吸暴露量比大人高,導致其易感性更高,所以受尾氣、霧霾等污染氣體的影響更大。再加上兒童的身體各器官沒有發育完全,污染氣體侵襲造成的傷害也更大。
3.結膜炎
霧霾天空氣中的微粒附著到角膜上,可能引起角、結膜炎,或加重患者角膜炎、結膜炎的病情。霧霾天氣時,角膜炎、結膜炎患者明顯增多,有老年人、兒童,同時整天對著電腦的上班族也被列入易感名單。人們出現的情況大致一樣:眼睛干澀、酸痛、刺痛、紅腫和過敏。
4.小兒佝僂病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開展了一項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初步研究發現:霾天氣除了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入院率增高外,霾天氣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些間接影響。霾的出現會減弱紫外線的輻射,如經常發生霾,則會影響人體維生素D合成,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并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
5.心理健康
陰沉的霧霾天氣由于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容易讓人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及悲觀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6.心血管系統
霧霾空氣中有害物質多、含氧量低、氣壓低,人體的汗就不容易排出,人們很容易感到胸悶,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刺激大,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甚至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
十面“霾”伏
——拿什么拯救健康
面對十面“霾”伏,有些人驚慌失措,有些人不以為然,而在小編看來,最好的應對方式應該是鎮定自若,并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加以反擊。下面小編獻出幾計抗“霾”錦囊,愿與大家共享。
第一計錦囊:與世隔絕法,這一招其實很好理解,就是關閉門窗,乖乖坐在家里,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兒童,任霧霾“喊破了嗓子”也不要開門。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要“閉關修煉”,如果您這會跑出去,加重了病情,可真是沒后悔藥可吃了。當然,對于普通人來說,天天憋在家里確實不太現實,所以,謹建議您霧霾天氣時盡量少出門以及減少戶外鍛煉的次數。如果您一定要出門,咱也不攔著,戴上口罩防護身體,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此外,人體表面的皮膚直接與外界空氣接觸,也很容易受到霧霾天氣的傷害。如果您不想讓原本嬌嫩的肌膚產生毛孔阻塞、角質堆積、肌膚起皮等皮膚問題的話,外出歸來后,一定記得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膚。
第二計錦囊:自我調理法。用白話說就是保持科學、健康的生活規律。這一招雖然老套,但十分實用。具體操作如下: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時要補充維生素D。多吃潤肺食物,例如雪梨、橘子、百合、蓮藕、荸薺等。多吃富含維生素、植物化學成分的蔬菜水果,如葡萄、橘子、紫甘藍、紫薯、番茄等。
第三計錦囊:自我防護法,其實就是要遵紀守法。由于中等和重度霧霾天氣下,能見度較低,視線差,駕車、騎車和步行時都要多加小心,特別是通過交叉路口和無人看管的鐵道口時,要減速慢行,有句話叫“小心駛得萬年船”,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不得不信。
前面我們講的是如何“守”,下面才是重點,教您如何“攻”,相信沒有人愿意戴著厚重的口罩過一輩子,那么,就聯起手來,把霧霾永遠趕出我們的生活。該怎么做呢?這個錦囊內只有四個字“標本兼治”。我們首先來看一組資料,看看PM2.5是如何產生的。PM2.5的主要來源是人為排放。人類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氣體污染物,在空氣中轉變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燒、生物質(秸稈、木柴)的燃燒、垃圾焚燒。在空氣中轉化成PM2.5的氣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其它的人為來源包括:道路揚塵、建筑施工揚塵、工業粉塵、廚房煙氣。說了這么多,其實只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禍是我們大家一起闖的,也要有勇氣一起承擔。明白了癥結所在,這回您該知道怎么做了吧。比如:出門盡量不開車;抵制高能耗、高污染、浪費資源的產品;抵制城市露天燒烤,實行低油煙、低污染、低能耗的飲食結構;減少焚燒香燭、祭品,減少燃放煙花爆竹等等。
我們的每一個小舉措,看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千里之足始于足下,只要我們統一戰線,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就一定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