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寂靜的春天》不僅是美國海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遜生態文學和生態倫理學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環境叢書的經典。《寂靜的春天》使人們較早地看到了有毒化學藥劑對環境的危害,使人們認識到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刻不容緩。
關鍵詞:卡遜;《寂靜的春天》;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8-0110-01
一、作者簡介
蕾切爾·卡遜,美國海洋生態學家。1907年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學獲動物學碩士學位。1962年《寂靜的春天》正式出版,這本書成為美國和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美國著名刊物《時代》在2000年12期上,將卡遜評選為本世紀最有影響的100個人物之一,贊揚她對現代環境保護思想和觀點的開創性貢獻,認為她是現代環境運動之母。卡遜不僅是生物學家而且是科學家兼作家,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我是相對而言比較稀少的人才,既是科學家又是作家”、“實際職業是寫作而不是生物學”,“興趣恰恰在海洋和海洋里的生命的海洋生物學家”。①
二、《寂靜的春天》主要內容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進行,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而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在幾十年前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保護環境。《寂靜的春天》全書共分為十七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紹了有毒性藥劑給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如DDT、馬拉硫磷等有毒性化學藥劑。它們不僅污染了動植物,而且還危害其生命。如艾氏劑,“若用阿司匹林藥片那樣大小的劑量,就足以殺死四白多只鶴鶉。”②,可見其危害程度之深。從第四章一直到第九章,詳細論述了有毒化學物對我們的地下水系統以及土壤的污染,這種污染不斷蔓延,到最后甚至連鳥和魚都無法幸免于難。第十章,卡遜以政府部門為了對付吉普賽蛾和火蟻而展開的噴殺運動為例,展示了從空中噴灑農藥的災難性后果;而隨后的第十一章,卡遜從大劑量的殺蟲劑對人類的危害轉到了長期接觸小劑量殺蟲劑的危害。據研究,如果人體內不斷累積各種人造殺蟲劑,最終會造成巨大的危險;從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討論了由放射性物質和有毒化學物所引起的新的環境和健康問題。隨后,卡遜運用具體的科學例證,證明了癌癥與放射性物質、殺蟲劑之間的因果聯系,也證明了殺蟲劑危害著人類的健康。
最后三章作者描述了不加選擇地從空中噴灑農藥,特別是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導致了一些生物具有了超強的抗毒能力。作者指出另外的道路,“這條道路的另一個叉路——一條‘一條很少人走過的’叉路——為我們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機會讓我們保住我們的地球”。③作為殺蟲劑的另一種有效的替代方法,卡遜認為生物控制方法更為成功和有效,而且也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現在,當由于漫不經心和隨心所欲地使用化學藥物已給我們自己造成了比對昆蟲更大的威脅時,生物控制的科學的河流由于得到新思想源泉的接濟才又重新流淌起來。”④作者告誡人們DDT及其它殺蟲劑等一切化學藥品的生產使用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污染和毒害已經無可爭辯。如果人類無視化學藥品污染的嚴重性,繼續容忍這些危及人與自然共生的行為,那么人與自然的生存將面臨嚴重的挑戰。
縱觀整本書,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反對征服自然,更反對以科技手段征服自然。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本書中,卡遜寫得都是關于殺蟲劑和除草劑的濫用,但卡遜真正的意圖并不是讓人們停止使用殺蟲劑或者除草劑,而是提醒人類不要濫用自己手中掌握的高科技去對付大自然,去破壞大自然,而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三、《寂靜的春天》的意義
《寂靜的春天》不僅是她生態文學和生態倫理學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環境叢書的經典。在書中,卡遜以大量的事實和科學為依據,揭示了濫用殺蟲劑等化工合成物所造成的全球性污染和生態危機,質疑了現代人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觀念和狂妄的態度,表達了自己的生態保護思想。無論植物、動物、山川、河流,它們都有生存權,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人類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理解和尊重自然。總之,這本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轟動,直接導致了美國本土的殺蟲劑禁用,同時還促使聯邦政府制定了系列的環境立法,將環境保護納入國家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它喚醒了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場聲勢浩大并延續至今的環保運動。《寂靜的春天》使人們較早地看到了有毒化學藥劑對于環境的危害,使人們認識到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刻不容緩。正因為如此,卡遜被稱為“現代環保之母”,而《寂靜的春天》也被看作是現代環境運動的濫觴。
注釋:
①[美]林達·利爾.自然的見證人:蕾切爾·卡遜傳[M].賀天同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第2頁.
②[美]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呂瑞蘭、李長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2頁.
③[美]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呂瑞蘭,李長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44頁.
④[美]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呂瑞蘭、李長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