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風沙,可以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國西北部大量種植沙棘,用于沙漠綠化。沙棘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高,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實的統稱。植物沙棘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是一種落葉性灌木。本文通過闡述沙棘病蟲害并且列舉出相對應的防治措施,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病蟲發生的規律等方面進行探究并提出相關建議,進而保護沙棘實現沙棘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沙棘具有實用價值,食療價值:沙棘果實營養豐富,據測定其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亞油素、沙棘黃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對于生態綠化與恢復生物鏈方面,沙棘灌叢茂密,根系發達,使沙棘形成“地上一把傘,地面一條毯,地下一張網”。綠化作用:利用沙棘串根萌蘗的特性,可將陡坡等一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綠化。特別是沙棘在溝底成林后,抗沖刷性強,而且它不怕沙埋,根蘗性強,能夠阻攔洪水下泄、攔截泥沙,提高溝道侵蝕基準面。藥用價值:沙棘是經濟作物,產品即可食用,又可藥用,國際上開發沙棘產品的機構和企業越來越多,發展勢頭很猛。
1沙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在沙棘病害中,病菌產生的危害主要是對沙棘的果實、枝葉以及葉片的危害,下面介紹其中幾種主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1.1沙棘銹病
危害時期主要出現在1~3年沙棘幼苗期,在密植的成林中也少有發生,成病期一般發生于6~8月份,癥狀表現為:苗木葉片干枯,發黃,植株矮化,葉片上出現圓形的病斑。發病初期時,患病處綠色輕微褪去,而后變為褐色或銹色。
防治方法:此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在沙棘苗6月份時,每半個月噴灑一次波爾多液,連續噴灑2~3次即可預防此病的發生
1.2干枯病
沙棘銹病主要癥狀表現為,葉片發黃,根莖干枯,最后導致沙棘整株死亡。而成片沙棘發病時,表現為枝干以及樹皮出現細小的突起,葉片干枯,枝干枯死。誘使沙棘發生此病害的因素是土壤中氮含量過高,進而使植株生長速度過快從而導致組織疏松感染真菌。
防治方法:該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日常管理施肥中增加磷肥與鉀肥施肥量,從而達到抑制病原菌的活性。種植園中,可在種植行間種植禾本科牧草,同樣能到達預防干枯病發生的成效。
1.3葉斑病
沙棘葉斑病同樣發生在沙棘幼苗期,發病初期癥狀在葉片上會出現3~4個圓形病斑,并且后期病斑會逐漸擴大,隨之葉片干枯進而脫落。
防治方法:治療此病的方法為,使用 50%的可濕性退菌特粉劑的800~1000倍液,半個月噴灑一次,持續噴灑2~3個月即可見到明顯效果。
2沙棘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沙棘蟲害主要以雜食性害蟲為主,在害蟲大量繁殖時會對沙棘產生巨大的危害,下面介紹幾種蟲害以及防治方法。
2.1黃褐天幕毛蟲
此蟲害一年發生一次,冬季幼蟲處于卵殼中越冬,普遍發生在沙棘林中,幼蟲啃食沙棘葉,如不加以管制,導致整樹枝葉被全部啃食,造成大量果實掉落。
防治方法:對于該種蟲害應加強管理,勤除去田中雜草,切在蟲害發生時使用80%的敵百蟲 1000~2000倍液進行噴灑,并把有蟲空的枝條集中燒毀。
2.2沙棘蠅
沙棘蠅我國檢疫害蟲,是對沙棘產生最大危害的害蟲,發生蟲害時會導致果實大量減產。此害蟲同樣一年一發生一次,蟲蛹在土的表層越冬,在次年6~8月份羽化成成蟲。成蟲會在沙棘果果皮上產卵,蟲卵孵化后幼蟲進入果實,食用其果肉,對沙棘有著巨大的危害。
防治方法:在蟲害大發生時,使用60%樂果可濕性粉劑4000~6000倍液,進行噴霧可進行防治。
2.3紅緣天牛
一般三年生一代,其幼蟲在樹干中越冬,主要危害對象為3年及以上的老齡沙棘。主要危害沙棘主干的中下部分,幼蟲啃食枝干。蟲害初期,蟲道在樹干中縱向延伸,伴隨著幼蟲密度的增加,樹皮會被破壞脫落,植株主干會被蛀空,嚴重時導致植株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對于此蟲害的防治方法如下,主要將被感染的植株清除,并且進行邊根拔除,拔出邊根后感染的植株必須及時運走并清除。
綜上所述,沙棘不僅具有保健功能和藥用價值,對于環境上沙棘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存活率高,繁殖力迅速等等優點,使沙棘具有保土護坡、防風固沙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種功能,是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于一身的優良樹種,結合以上沙棘病蟲害的預防與治理,對實現沙棘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836206 **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塔克什肯鎮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