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三“Q”藝術:我的校長管理心語

時間:2022-10-20 15:20:02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從一線教師到管理崗位,從普通小學到特殊教育學校,在角色轉變中積累經驗,在跨越實踐中突破思維。筆者力求用求新求變的魄力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管理之路,在平凡的管理工作中,帶領著學校邁向發展的高峰。

【關鍵詞】親切 清晰 傾力

有人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因為學校踐行的大都是校長的理念,而校長的魄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一所學校的走向。筆者基于自己近三十年的工作經歷,十余年的校長歷程,想用三個“Q”來概括自己的管理方法,即親切、清晰和傾力。三“Q”藝術,是筆者的校長管理心語,筆者以下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濃縮在這三個詞中。

一、親切:平等的力量

馬卡連柯在《論共產主義教育》中講道:“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他用“嚴格的要求,最大的尊重”這句話概括了自己的教育經驗。這與筆者的三“Q”之一——“親切”含義一致。作為一名校長,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學校是培養人的社會機構,校長應該以“教化為大務”,要成為點撥教師和學生智慧的關鍵之師。校長要以人性化的管理為基礎,以嚴格的要求、批判性的思維做引領,更要用智慧的頭腦去成就教師和學生。尊重是前提,嚴格是保證。校長要親切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耐心傾聽每一個聲音,將教職工和學生們都放在心上,同時也要做一個好的引領者、鞭策者,站在高處,帶領大家克服惰性,積極向上。

平等溝通歷來是每一個管理者的“必修課”。親切一詞,不僅僅笑瞇瞇那么簡單。筆者信奉一句話:別人把你當成校長你才是個校長,千萬不要自己覺得自己是個校長。筆者不喜歡擺架子,因為的確沒什么架子可擺。很長一段時間,筆者的QQ簽名是:“一個人做事不是領導,帶著一群人一起做事才是領導;帶著一群人一起開心地做大家想做的事,那才是好領導。”筆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盡可能以公平公正、大公無私、吃苦耐勞的形象真正地走進師生們的心里。親切可以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是對每一個學生的了解和尊重;“親切”走進了教師的心中,是教師節親手寫給教師的暖心話語;親切是想別人所想,急別人所急,是對每一個困難家庭由衷的關心和幫助;親切更是厚重的社會責任感,是在收獲的同時帶領大家去付出與回饋。同事們經常說:和陸校長接觸,總能夠被他感動,他總是真正將自己擺在與教師同等的位置,去替別人思考,去積極解決問題。濃濃的人文氣息包裹著尊重的內核,那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充沛的力量。

親切不是一張模糊的面孔,而是深入骨髓從內心深處散發出的氣質。將平等的力量灌注親切的外在,從而賦予其強大的感染力。親切,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藝術。

二、清晰:秩序的力量

筆者認為,在學校管理上要做到人性化與制度化相結合。誠然,親切充滿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去滿足人們的需要,使對方感受到人文關懷,是連接學校、管理者與教師情感的紐帶。但是,學校管理仍然需要剛性的要求,各項工作必須清晰明確。清晰是三“Q”藝術中硬性的要求,筆者盡可能用制度化、條理化、目標化賦予“清晰”秩序的力量。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我校結合區教育局精致化管理的要求,在“讓特殊孩子不再特殊”的辦學理念的引領下,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將各條各塊工作的精致化向縱深推進,不斷超越自我,持續提升質量和形象,持續完善制度建設,工作富有條理,學校發展目標清晰。

筆者帶領全校教師認真學習貫徹師德師風建設的有關文件精神,制訂了我校的師德師風工作計劃,每一位教師都與學校簽訂了師德承諾書,使教師進一步端正了態度,純潔了思想。筆者要求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強化教學管理意識,采用“定時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課程計劃的執行和管理。學校加強了巡課,加大了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進一步加強了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核。我校在南通市率先成立了個別化教育、康復教研組,開辦了職業高中,要求每一位教師制訂好自己的三年專業發展規劃,讓通州特教教師在專業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事實證明,我校僅僅40幾個教職員工,就培養了2名特級教師,南通市學科帶頭人4人,南通市骨干教師4人,同時榮獲江蘇省基本功比賽一等獎2人,通州區的名優教師就更多了,教師們對自己有了信心,也看到了學校的希望。

筆者覺得,校長對于學校未來的發展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我們著力打造以“立”文化為主題,全校師生共建共享的學校文化。我們要求充分利用校園環境,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以豐富的體驗,申請省級五十萬資金建設了南通唯一的情境生活體驗一條街;創建以“生活化”教育為重點的德育體系,將德育工作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要求每月各班級到社會上體驗真實生活;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構建適切每個學生發展的學校課程。我們積極帶領師生構建以“生活化”教育為重點的教學系列活動,完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生自教育有機結合的學校教育網絡,建立以家校互動合作制為重點的工作機制,從特教課堂一模擬小社會一真實大社會,通過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切實提升特殊學生生活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潛移默化地獲得進步,真正讓每一個特殊學生能夠自理、自立。

清晰不是一個局限的要求,而是方方面面從制度到實踐扎實的腳步。筆者力求用秩序的力量描摹清晰的外衣,從而強化管理的精致性。清晰,便是有規有矩、有條有理的藝術。

三、傾力:參與的力量

校長要想統領好教師,就要有包容的胸懷,要能洞察每個教師的個性,把握他們的特點,發揮他們所有的才干;校長要想管理好學校,就要有細致的觀察力,要能發現一件件小事背后反映的問題,能把握問題的本質,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喜歡在校園里走走看看,邊走邊思考,倡導行走中的管理。一個喜歡端坐在辦公室里的校長是發現不了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獨處之時,筆者常常自問自省,保持初心,縱使是獨立工作無人監督,仍要堅持自己的信念。筆者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人前如此,人后也如此,沒有別人的注視,也要守住本心,更為嚴格地要求自己,傾盡全力完成工作。校園里無小事,每一個不起眼的問題都可能是安全隱患,可能引發成大事。在漫步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時發現,在發現后解決,在解決后總結,在總結中規避,這就是三“Q”藝術之一——“傾力”所帶來的積極效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生活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機體,它是由成千上萬的日常小事構成的,而日常小事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互聯系,每一件日常小事背后都有客觀規律支配著它。如此復雜的學校事務,斷然不是端坐在辦公室就能圓滿解決的。筆者總是能第一時間發現學校破掉的玻璃,感受教師的工作情緒,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筆者用積極的態度、始終如一的熱情去對待工作,以全力以赴的身影感染學校的每一個人。

雖然已經身處管理崗位,但是筆者始終堅守在教學戰線,在學校的常規教研活動中,帶頭上好示范課、觀摩課,用實際行動引領年輕教師;筆者常將自己對教學的思考、管理的心得訴諸筆端,論文撰寫、課題研究,一個不落,筆者想用自己的投入不斷感染其他的教師;筆者每每外出培訓,總是積極學習,向優秀學校取經,并將學習的成果第一時間傳達給學校教師。微課比賽、評課議課、工會活動、安全演練……學校大大小小的事務,似乎總能見到筆者的身影,永遠充滿活力,永遠不知疲倦。

傾力不是高高在上的優越,而是竭盡全力在大小事務上進發的熱情。筆者用盡全力傾注常規的工作,從而平添影響力。傾力,便是竭盡全力、全身投入的藝術。

筆者深知,從普通小學到特殊教育學校,自己成了一名初出茅廬的新兵。也許正是懷揣著這一份執著,才讓自己在相對陌生的領域取得了一點成績。學校管理是條并不平坦的道路,前行路上必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是,管理者不能憂懼,而應該樂觀豁達地迎接困難,戰勝困難。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是啊,生活中、工作中確實充滿了紛紛擾擾、坎坷崎嶇。但是,筆者用親切、清晰、傾力的三“Q”管理藝術,從情感、態度、行動諸方面合力,用平等、秩序、參與的力量感染同事前進,引領學校發展。筆者相信只要用心灌溉,便可靜待花開!

推薦訪問:心語 校長 藝術 管理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