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民族民間藝術新作展》。田世信的藝術風格第一次在國內亮相。這個貴州的展覽得到北京觀眾及美術界廣泛的好評。田世信送展的19件作品有11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結果意想不到的是貴州省內部少數民族卻掀起批判并要求銷毀《苗女》的風波。由于中國美協和中國美術館的正義抵制,《苗女》保存在中國美術館至今。
1984年
作品《譚嗣同》和《歡樂柱》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其中《歡樂柱》獲得銀獎。作品《花橋》參加當年的六屆美展《落選作品展》。
1986年
貴州省藝術學校改制成為貴州省藝術專科學校,設立雕塑工作室,招收雕塑專業的大專學生。
1989年初
《田世信、劉萬琪雕塑展》在北京中央美術館展出,
引起美術界極大的反響。
同年10月,田世信調入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
1993年
與臺灣《山藝術》林明哲先生簽約,在昌平建立田世信雕塑工作室,并開始進行對大漆這種傳統材質在現代雕塑中運用的探索、試驗。
1994年
第一次個人展覽《田世信雕塑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大漆雕塑《大軀干》、《王陽明》,大型組雕《山音》等作品引起關注及好評。
2000年
由文化部對外展覽中心推薦作品《高坡上》、《山風》等在法國巴黎參加《中國水墨、雕塑展》。
2001年
受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展》的邀請,王中軍提名、田世信推薦孫家缶本、李向群、蔡智松、向京、瞿廣慈、肖力等10位藝術家的作品赴法國參展。
2007年
受韓國裱畫廊邀請在798藝術區裱畫廊內舉辦第二次個展《田世信雕塑展》。
2009年
田世信第三次個展《王者之尊》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在美術界引起轟動。評論界認為:“此次的創作和主題展示了藝術家在精神方法上是一次轉型,具體地說就是力圖實現自有藝術精神向當代觀念的跨越。”
2010年
《王者之尊》全部作品在上海美術館展出,再一次引起轟動。
2013年
受邀《王者之尊》六件作品赴意大利參加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討論熱烈,并接受了意大利天空電視臺的采訪。
2015年
2015年11月1日—12月31日受邀參加《夢筆新境——紀念中新兩國建交25周年美術作品展》,正在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與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親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參觀。
2016年
2016年7月1 2日—7月28日受邀參加法蘭西藝術院舉辦的《中國寫意在法蘭西》展覽。
樂燒——低溫土陶
1980年代初期,在貴州省藝術專科學校(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前身)任教期間,帶學生下鄉寫生,偶遇了一位會燒制砂陶的小楊師傅(楊二),將其帶回貴陽的工作室作為工作助手。通過對材質的了解和實驗,發現由于制作砂陶的陶土中含有一定比例煅燒過的砂,所有砂陶成品的收縮率比一般陶土制品低,變形少,干燥快,制作工藝簡單可行,再由于有顆粒性熟料透氣性好,不易開裂,表面可掛一部分銀黑色砂陶釉同時效果粗曠,與我自己那一時期的創作表達形式也很吻合,加之當時全國美展要求參展作品必須是硬質材料,窮極無奈之下發現了這個有意思的材料,多年后才知道現在時髦的叫法是樂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