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在民政重點工作推進會上講話(2022年),供大家參考。
同志們:
******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既從政治高度明確了民政工作的重要責任,又強調了其重要的社會功能和作用。學習貫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關鍵在落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聚力推進脫貧攻堅,著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一要落實兜底保障政策措施。開展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摸底排查,持續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政策,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全面監測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以及建檔立卡邊緣人口,落實“單人戶”、漸退期等特殊政策,用足用好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切實把完全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兜起來。健全兜底保障長效機制,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加快構建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體系,為“十四五”和更長時期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二要突出重點進行幫扶。按照“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的,在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撥付、資金配套比例等方面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幫助其盡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結合實際落實針對貧困殘疾人、貧困老年人等群體脫貧特惠政策,幫助他們與其他貧困人口一道同步脫貧。
三要合理把握救助標準。穩步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合理引導預期,既要保持農村牧區低保標準動態達到或超過扶貧標準,又要防止標準定得過高、提的過快。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受到影響。要高度重視城市困難群體貧困問題,逐步將工作布局由農村為主向城鄉統籌轉變,落實相關政策規定,推進城市困難群眾解困脫貧,加大臨時救助力度,著力解決好群眾突發性、緊迫性和臨時性生活困難問題。
二、聚力夯實民生保障基礎,服務救助特殊群體
一要持續提升社會救助質量。要進一步加大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堅持把補齊短板、防范風險、守住底線作為助推“十四五”時期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及時發現、主動救助、定期回訪等相關制度體系,嚴防因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出現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極端事件發生。深入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根據不同群體的救助需求,統籌整合社會救助資源,提供多元化、針對性救助服務。圍繞解決支出型貧困問題,研究改進低保對象認定辦法,加快實現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救助服務政策措施。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解難作用,完善異地救助機制,進一步簡化程序、提高效率。暢通救助資金發放渠道,確保各類救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切實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二要注重做好特困群體救助保障。加強對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和各類困境兒童的關愛保護,強化家庭盡責、政府主導、全民關愛、標本兼治的關愛保護機制。加強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每個旗縣都有一個開展兒童福利工作的實體機構。進一步加強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工作,到今年年底將父母重病、重殘、**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納入保障體系。進一步規范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流程,強化對救助管理機構和托養服務機構監管,切實維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要穩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規范化建設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低保民主評議辦法,建立完善社會信用機制。建立低保規范管理長效機制,鞏固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果。搭建全市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信息技術,對內銜接業務、對外暢通部門間聯系渠道,促進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完善旗縣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解決問題,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只跑一次腿”,不斷織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提升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推廣特困供養標準體系建設、救助信息全面公開、購買服務多維發展等經驗做法,加強臨時救助和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
三、聚力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一要集聚力量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于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繼續大力引導、扶持社會力量興辦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滿足社會不同層次人群的機構養老服務需求。積極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各類養老機構和社會組織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持續推進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到2022年,力爭所有街道至少建成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90%以上。到2025年,全市城市社區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樣、覆蓋全面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養老服務設施不斷改善,服務內容不斷拓展,服務方式不斷豐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專業化和志愿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按計劃進行敬老院整合達標升級行動,全面完成敬老院整合工作。推進農村牧區互助養老幸福院標準化建設,規范完善互助幸福院管理體制與制度,做好資助項目核查。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發展行業標準,促進養老機構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有效打通和盤活養老服務資源與醫療服務資源,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養老照護提供可靠資金保障。
二要突出重點推進殯葬服務改革和婚姻管理。加快推進文明殯葬改革,深入落實《X市推進文明殯葬工作實施方案》,分階段落實目標任務,全面推進《X市推進文明殯葬工作五年行動計劃》,確保在“十四五”末實現惠民殯葬普惠制、公益性骨灰安放服務、“厚養禮葬”服務三個“全覆蓋”,將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公益性公墓建設納入各有關規劃和公共財政支持范圍,多渠道增加殯葬服務供給,補齊公益安葬短板,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殯葬服務需求,樹立厚養禮葬、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的殯葬新理念、新風尚。全面加強殯葬行業監管,切實規范殯葬服務機構管理。進一步做好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鞏固“住宅式”墓地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果,將違法違規私建硬化大墓、超標準建設墓地等問題整改落實到位。推動殯葬火化設施排放環保達標,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殯葬火化設施排放物要全部達到環保標準。推進婚姻頒證服務工作創新,完善婚姻登記信息聯網查詢功能,提高婚姻登記當事人身份核驗的準確性,拓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推動婚俗改革,倡導簡約適度、健康文明的婚嫁禮儀。推進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
三要注重效能發展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穩妥開展慈善組織直接登記試點,創新慈善捐贈載體和方式,完善慈善表彰制度,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慈善和公益事業。持續做好福利彩票發行管理工作,籌措資金和公益金助力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按照“三崗十八級”探索建立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探索持“社工證”專業社工激勵保障制度。建立以城鄉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工作機制,開展好“三區計劃”和“牽手計劃”,以點帶面推動社會工作。加強社工人才培養和社工服務機構培育,更好發揮專業服務作用。推動落實《志愿服務條例》、志愿服務“時間銀行”積分制度,探索開展志愿服務和積分兌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以脫貧攻堅和社區志愿服務為重點,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四、聚力發展最基礎的社會治理,推進共建共治共享
一要強化示范帶動推進城鄉社區治理。貫徹中央《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國家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政策要求,繼續推動工作力量和資源下沉到社區,提升城鄉社區治理與服務能力。繼續推廣X區實驗區主體實驗成果,按照“一居一品”“一村一品”思路,繼續打造一批品牌社區。推動X國家農村牧區實驗區實驗主題成果落實,總結形成以契約化為主線參與農村牧區社區治理的經驗模式,助力實現鄉村振興。實施社區事務準入制度,建立社區小微權力清單。實施社區場所建設專項行動,年底將租賃借用辦公場所和面積狹小場所全部清零。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積極作用,提升社區協商水平,擴大群眾對基層公共事務的依法有序參與。發揮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到2025年,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區治理格局,有效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二要強化政策支持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各地各有關部門責任,確保到今年年底前全面保質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持續提升社會組織黨建“兩個覆蓋”工作的質量和成效。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稅費優惠等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扶持社區社會組織,引導支持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逐步將更多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接。不斷健全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措施,健全綜合監管體制,加大對社會組織意識形態、行業協會商會收費、開展評比表彰達標和募捐等活動的審查檢查力度,堅決取締非法社會組織,不斷凈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
三要強化規范管理推進區劃地名工作。貫徹《行政區劃管理條例》,進一步提升區劃管理法制化、規范化水平。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審慎穩妥開展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要重點加強城鄉地名標志管理維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有人管、管得住”。要積極推進地名普查成果轉化應用,深化平安邊界建設,維護邊界地區和諧穩定。
同志們,做好民政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振精神,扎實工作,奮力開創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加快X跨越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薦訪問:會上 民政 推進 在民政重點工作推進會上講話 在民政重點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