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中共一大: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1、 簡介:
1 9 2 1 年7 月2 3 日至3 1 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 號(后稱望志路1 0 6 號, 現改興業路7 6號)
召開。
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 2 人, 們代表著全國5 0 多名黨員。
而后, 又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 逮捕。
會議被迫終止, 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
上進行, 最終圓滿落幕。
2、 背景:
俄國十月革命后,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釗、 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并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
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 講解革命道理, 組織工人進行斗爭。
3、 議題:
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前后共開了7 次會議。
?。?月3 1 日, 代表們來到南湖, 在一艘游船上舉行了第七次會議。
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關于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 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
至此,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黨的“一大” 通過的黨綱主要內容有:
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 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 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 消滅資本家私有制, 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 承認無產階級專政, 直到階級斗爭結束, 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 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 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 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 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一大” 通過的《關于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 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 領導工人運動, 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 方針、 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一大” 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
陳獨秀雖然沒出席大會, 但由于他當時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的影響和威望, 以及他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所作的貢獻, 大會選舉他擔任中央局書記。
中央局的另兩位領導人是李達和張國燾, 他們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意義: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從此, 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 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 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 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于黨的“一大” 召開于7 月, 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 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 因此,1 9 4 1 年在黨成立2 0 周年之際, 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 7 月1 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黨的生日)
。
中共二大: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 9 2 2 年7 月1 6 日至2 3 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里6 2 5 號(現成都北路7 弄3 0 號)
舉行。
出席大會的有黨的中央局成員、 地方組織的代表等共1 2 人, 他們是:
陳獨秀、 張國燾、 李達、 蔡和森、 鄧中夏、 施存統、 王盡美、鄧恩銘、 項英、 向警予、 高君宇、 張太雷。
他們代表著全國1 9 5 名黨員。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在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制定出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 規定了黨要實現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
這個綱領作為黨的最高綱領無疑是十分正確的。
但是, 如何認識現階段中國社會和
革命的性質, 確定現階段的革命任務, 黨的第一個綱領對此沒有給予解決。
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 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大會決定出版黨中央機關刊物《向導》 周報, 蔡和森擔任主編。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分析了國際形勢和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 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性質、 動力和對象, 指出:
當前的中國革命性質是民主主義革命; 革命的動力是無產階級、 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 革命的前途是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
宣言實際上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黨的最低綱領, 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主要綱領是:
消除內亂,打倒軍閥, 建設國內和平; 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 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 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黨的最高綱領是:
組織無產階級, 用階級斗爭的手段, 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 鏟除私有財產制度, 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
這次大會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這是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 走向社會主義不可超越的一個階段。
黨的“二大” 這樣明確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在中國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舉動。
中共三大: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 9 2 3 年6 月1 2 日至2 0 日在廣州恤孤院后街3 1號召開。
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 李大釗、 毛澤東、 蔡和森、
瞿秋白、
張太雷、 張國燾等30 多人(其中有表決權的1 9 人), 代表全國4 2 0 名黨員。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 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問題。
大會接受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于1 9 2 3 年1 月1 2 日通過的 《關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 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 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國共合作, 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 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中共四大: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 9 2 5 年1 月1 1 日至2 2 日在上海舉行。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 蔡和森、 瞿秋白、 陳潭秋、 張太雷、 周恩來、 彭述之、 李立三、 羅章龍等2 0 人(其中有表決權者1 4 人), 代表全國9 9 4 名黨員。
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研究和討論中國共產黨如何加強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 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在組織上和群眾工作上如何進行準備的問題。
這次大會對黨在當時要解決的一些基本問題作了闡述和回答, 而最具歷史意義的是明確提出了 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
會議通過的文件指出:
對于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無產階級不是以附屬于資產階級的身份, 而是以自己階級獨立的地位和目的參加的。在中國, 無產階級的力量雖還幼稚, 但因為它最受壓迫, 所以最有革命性, 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 必須有無產階級的有力參加, 并取得領導地位, 才能取得勝利。
大會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 指出:
農民是無產階級天然的同盟者,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若不去發動和組織農民斗爭, 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
大會還在總結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經驗的基礎上, 確定了黨同國民黨關系的新政策, 基本方針是:
打擊右派, 爭取中派, 擴大左派。
大會強調指出, 共產黨要在國民黨內和黨外, 堅持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 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為適應革命大發展的需要, 大會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 并決定將原黨章中有5 人以上方可組織小組的規定, 改為“有三人以上即可組織支部”。
黨的“四大” 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問題的闡述, 表明黨已經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要點提出來了, 對中國革命規律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
中共五大: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 9 2 7 年4 月2 7 日至5 月9 日在當時革命的中心武漢召開。
出席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 瞿秋白、 蔡和森、 李維漢、 毛澤東、 張國燾、 李立三等8 2 人, 代表全國5 7 9 6 7 名黨員。
共產國際代表羅易、 鮑羅廷、 維經斯基等也出席了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蔣介石集團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半個月, 武漢汪精衛集團日趨反動, 中國革命處于危急關頭召開的。
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案, 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 并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
會議雖然對陳獨秀等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進行了批評, 卻沒有拿出糾正這些錯誤的任何辦法。
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雖然召開在革命的危急關頭, 卻沒有承擔起挽救革命的任務。
但周恩來、 任弼時等一批對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所認識、 有所抵制的同志, 被選進了新的中央委員會, 這為后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 提供了組織上的準備。
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后, 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27 年 8 月 7 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1 927 年 8 月 7 日, 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 歷史上有著重大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 確定今后革命斗爭的方針。
出席會議的有部分中央委員、 候補中央委員及中央機關、 共青團中央、 地方代表共 21 人。
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羅明納茲等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瞿秋白、 李維漢主持; 由于當時環境極其險惡, 會議只開了一天。
八七會議是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召開的, 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 并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 從而使全黨沒有在白色恐怖面前驚慌失措, 指明了今后革命斗爭的正確方向, 特別是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革命從此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八七會議在我黨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由于沒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長的“左”傾情緒, 導致后來發展成危害極大的“左”傾錯誤。
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要會議, 它在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后, 總結了失敗的經驗教訓, 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 確定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暴動、 開展土地革命的斗爭方針。
這次會議對于挽救大革命失敗所造成的危局, 實現黨的戰略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 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時候, 沒有注意防止“左” 的思想的出現,使“左” 傾情緒在黨內滋長起來, 給后來的中國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中共六大: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 9 2 8 年6 月1 8 日至7 月1 1 日在蘇聯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的塞列布若耶鄉間別墅召開。
出席這次大會的各地代表1 4 2 人(其中有表決權者8 4 人), 代表全國黨員4 萬多人。
共產國際負責人布哈林和國際東方部負責人米夫也參加了大會。
此外, 參加開幕大會的還有少共國際、 赤色職工國際的代表以及意大利、 蘇聯等國共產黨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