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品】輝煌成就,供大家參考。
新中國六十年經濟發展偉大成就述評:
驚人的跨越 在世界經濟深陷衰退中,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引人注目的增長速度——7 . 1 %。
“這就使它成為世界經濟十強中唯一在最近幾個月里恢復強勁增長的國家。
許多分析家認為中國可以幫助帶動世界其他國家走出低谷。
” 美聯社這樣評論道。
從滿目瘡痍、 積貧積弱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三、 人民生活邁向總體小康, 從封閉半封閉到直接關系全球經濟復蘇……新中國成立6 0 年來, 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勵精圖治、 奮發圖強, 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驚人跨越。
圖表:
新中國成立6 0 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驚人跨越 新華社發
告別貧窮 中國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今年8 0 歲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 1 9 5 2 年從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 坐上北上的列車, 投身熱火朝天的新中國工業建設。
他參加了第一汽車制造廠的選址和驗收工作。
在長春郊外偽滿陸軍醫院的廢墟和荒地上, 只用了3 年時間, 一座“汽車城” 神奇般崛起, 解放牌4 噸載重汽車駛出生產線, 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
富拉爾重機廠、 哈爾濱汽輪機廠、 沈陽重機廠、 大連造船廠……他眼見著一個個重工業企業拔地而起。
“解放前我們只能制造一些輕工日用品, 裝備制造業一片空白。
新中國成立后, 第一輛汽車、 第一架飛機、 第一個萬噸水壓機……每一個前進步伐, 當時都讓人們激動自豪。
” 高尚全說, 特別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后, 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發展成就舉世公認。
國富民強——曾經是百年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之追求、 奉獻乃至犧牲的理想。
今天, 這一理想正在變為現實。
回想新中國成立前, 在世界經濟“俱樂部” 中, 幾乎聽不見中國的聲音。
整個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狀態,生產倒退、 交通破壞、 物價飛漲, 人民生活極端貧困——《新中國經濟建設簡史》 一書這樣描述當時的經濟狀況。
“扣除價格因素后, 我們現在5 天創造的財富量, 就相當于1 9 5 2 年時全年創造的財富量。
” 經手無數筆數據、 核算中國經濟“總賬” 的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彭志龍說。
一組數字標志著中國已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6 0 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7 7 倍,人均超過3 0 0 0 美元; 財政收入增長約1 0 0 0 倍; 外匯儲備增長1 萬多倍, 位居世界第一; 進出口貿易總額位居世界第三, 占世界貿易比重達7 . 9 %。
經過6 0 年的努力, 中國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偉大跨越。
洋油、 洋火、 洋釘、 洋布, 這些名稱曾經深深刺傷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
新中國成立后選擇了以重工業為中心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方針, 改革開放以來, 輕重工業協調發展, 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目前,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部門中國都有, 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工廠” 。
經過 60年的努力, 中國以占世界 7 % 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 22% 的人口。
20 0 8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 5.29億噸, 糧食自給率高達 9 5% 。
從滿目瘡痍、 積貧積弱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三、 人民生活邁向總體小康, 從封閉半封閉到直接關系全球經濟復蘇……新中國成立 60年來, 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勵精圖治、 奮發圖強, 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驚人跨越。
新華社發
經過6 0 年的努力, 中國以占世界7 %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 2 %的人口。
1 9 4 9 年,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經斷言, 人民的吃飯問題是每個中國政府必須碰到的第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這一年, 中國的糧食產量只有1 . 1 3 億噸。
2 0 0 8 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5 . 2 9 億噸, 糧食自給率高達9 5 %。
經過6 0 年的努力, 神州大地城鄉 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 9 5 6 年6 月, 毛澤東暢游長江時曾寫下“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云雨, 高峽出平湖” 的雄奇詩篇。
2 0 0 6 年5 月,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2 3 0 9 米巍巍大壩橫江而起。
新中國成立以來, 全國公路長度增長約3 8 倍, 鐵路增長約3 倍, 民航里程增長2 0 0 多倍。
200 6年 5月 ,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這是三峽大壩全景(資料照片)
。
新華社發
中國城鎮人口比重從1 9 4 9 年的一成提升到現在的近五成, 城市的數量增長了6 倍。
地鐵、 高架橋、購物中心、 體育館、 游樂場……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同時, 工業開始反哺農業, 城市開始反哺農村,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經過6 0 年的努力,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在江蘇省贛榆縣做統計工作的王衛國是國慶1 0 周年時出生的, 他以一個統計人的細致記錄了他家庭的變化:
“1 9 5 9 年我出生時全家住在祖輩留下的有上百年歷史的三間土坯茅草房里, 2 0 0 3 年我個人購買了1 1 0 平方米的三室一廳” ;
“從記事開始一日三餐的主食是山芋干磨成面糊后烙成的煎餅就著咸菜, 如今雞鴨魚肉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雜糧土菜成為保健食品” ;
“上初中時春秋天穿同一件衣服, 冬天棉褲棉襖是沒的換洗的, 如今大家的穿著打扮開始注重新、 奇、特、 靚了” ;
……
王衛國一家的變遷只是億萬中國人生活變遷的縮影。
新中國成立以來, 我國人均存款增長約1 萬倍,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約1 5 0 倍, 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約1 0 0 倍, 汽車也開始步入百姓家。
新中國成立6 0 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驚人跨越, 還體現在億萬民眾財富觀念的變化。
今年6 0 歲的倪志兵早年在讀《子夜》 時知道了資本和股票, 當時認為都是資本主義的東西。
如今,倪志兵成為中國股民中的一員, 他有兩個愿望, 一是讓自己的炒股資金增加, 一是出版自己的《股海日記》 。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 我們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
我們曾經走過彎路, 我們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 人均國民總收入還排在世界1 0 0 名之后。
我們的很多位居世界前列的統計數字用1 3 億人一除,依然比較落后, 這是基本國情。
這是 19 57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上的工業樣品陳列館(資料照片)
。
新華社發
打破封閉 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擴大
人稱“歡叔” 的香港南北行公所理事長、 遠大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歡是一位鐵桿“老廣交” ,1 9 5 7 年他就參加了第一屆春季“廣交會” 。
“展覽場地在中蘇友好大廈, 只有紡織品和土特產兩座館,展示的商品大概有1 萬多件吧。
” “歡叔” 曾經回憶。
可就是這樣一屆小型物資出口交流會, 卻成為新中國成立8 年后與西方國家開展經貿往來的第一個直接通道, 并且在很長時間是唯一通道。
新中國成立后,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政治、 經濟、 軍事全方位封鎖, 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只有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而此后的中蘇交惡, 迫使中國更加封閉。
當時, 我國建設急需的橡膠、 化肥、 鋼材、 機械等大量物質和設備需要進口, 但進口渠道很少, 外匯更是缺乏。
國內的產品只有少量出口, 幾乎全部要靠國內市場“消化” , 同時來自外部的資金、 技術、 人才和資源幾乎為零。
“這樣極端局促的發展空間, 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 上世紀5 0 年代就來華做生意的新西蘭商人潘西佛曾經回憶, “那時, 新西蘭急切需要尋找新的貿易伙伴, 而地大物博、 人口眾多的中國無疑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
1 9 7 8 年1 2 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
從此, 中國經濟的大門毅然決然地向世界敞開, 中國也從此逐步邁入世界大市場。
從沿海到沿江沿邊, 從東部到中西部, 中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 寬領域、 多層次對外開放的局面, 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廣闊的發展空間展現在人們面前。
上世紀6 0 年代廣東省澄海人已經開始做玩具,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作坊, 小喇叭、 塑料鴨子……做一件只掙幾分錢。
現在, 這里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玩具生產基地, 年產值1 6 0 億元。
“對外開放為我們打開了外面的市場, 帶來國際市場的信息, 玩具產業在近2 0 年來發展得特別快。
”澄海玩具協會會長郭卓才說, 澄海玩具產品7 0 %以上出口, 產品已經銷售到世界1 0 0 多個國家和地區。
6 0 年來, 中國沖破了國內市場、 資金、 資源的限制, 經濟發展的舞臺空前寬廣:
1 9 5 0 年, 中國外貿出口額只有5 . 5 億美元, 且8 0 %出口到前蘇聯和東歐國家。
近6 0 年后,這個數字增長了2 6 0 0 倍, “中國制造” 遍及世界。
“一五” 期間, 中國依靠前蘇聯1 9 億美元低息貸款, 建設了1 5 6 個重點項目。
如今, 中國已成為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第二大國家。
“1 9 8 4 年, 我為了技術合作到德國去。
晚上是當地節日, 放焰火。
陪同的德國老板指著焰火說:‘這是從你們國家進口的。
’ 他沒有傷害我的意思, 我的心卻在流血。
難道我們就永遠只靠祖宗的四大發明混日子嗎? ”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
1 9 9 2 年, “琴島海爾” 冰箱擺進德國超市。
2 0 0 8 年, 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 2 2 0 億元,其利潤增幅超過收入增幅的2 倍。
新加坡《聯合早報》 刊登的《世界改變中國 中國改變世界》 一文指出:
“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 讓世界進入中國; 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 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 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 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
在這三個階段中, 開放政策始終不變, 但開放的結果卻變而又變, 使中國變得更加發展、 更加強大了。
”
從封閉半封閉到全面對外開放, 6 0 年來, 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在騰挪轉換中不斷擴大。
中國不但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國內生產, 而且有效利用國際資源支撐國內經濟發展, 使得經濟增長后勁十足。
打破僵化 中國經濟體制不斷創新
不久前, 全聚德烤鴨店出爐了這家百家老店的第1 . 4 8 億只烤鴨。
“你能想到我們還有一天只賣出一塊鴨血, 只掙兩分錢的時候嗎? ” 據全聚德集團董事長姜俊賢介紹,解放前全聚德和中國大部分企業一樣歷經戰亂、 慘淡經營。
公私合營后, 全聚德作為國營企業在政府支持下重獲生機。
改革開放后, 全聚德先是通過連鎖經營將門店數量發展到目前的8 0 多家, 接著完成了對仿膳飯莊等的收購, 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全聚德的發展折射了6 0 年來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變遷——
新中國成立之初, 對個體農業、 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進行的大規模社會主義改造, 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改革開放以來, 國家逐步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我們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單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巨大轉變。
” 高尚全說。
“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育, 國有經濟控制力顯著提升,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 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齊頭并進、 共同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良好局面。
” 工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負責人說。
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變化相類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從1 9 5 2 年成立“國家計劃委員會” , 到1 9 9 8 年更名為“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 再到如今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勾勒出中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軌跡。
新中國成立初期, 高度的計劃經濟體制發揮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使中國經濟得以迅速恢復, 工業基礎初步建立。
在此后數十年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 我們對計劃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不斷進步和深化, 最終突破了把計劃經濟等同于社會主義、 把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的傳統觀點, 把市場經濟寫在了社會主義的旗幟上。
目前, 我國9 8 %以上的商品、 9 5 %以上的生產資料產品價格已由市場決定。
經濟體制的變革讓百姓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
1 9 7 9 年8 月, 蛇口工業區6 0 0 米長的順港式碼頭破土動工。
起初干多干少一個樣, 每人每天只能運二三十車泥。
為加快進度, 工地規定超過定額者每車勵獎4 分錢, 每人每個工作日能運**十車泥。結果, 碼頭提前一個月竣工。
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內, 分配上的平均主義盛行, 嚴重影響了人們積極性的發揮。
改革開放后,我國收入分配體制出現了實質性變化, 不僅實現了按勞分配, 而且允許和鼓勵資本、 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一部分人通過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了起來。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
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 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增長了約6 0 倍。
縱觀6 0 年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巨大跨越, 高尚全指出:
“中國走向市場經濟, 這不是傳統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選擇, 而是在探索和解決社會主義實踐中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與矛盾的過程中逐步演進的結果。
”
“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制度, 不僅讓中國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還讓中國與有著不同經濟制度的國家開展經濟合作,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成就。
” 埃及人民議會議長艾哈邁德· 法特希· 蘇魯爾說。
6 0 年, 彈指一揮間。
但正是在這6 0 年間, 中國為人類社會演繹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巨大變遷, 走過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 造就了令世界矚目的“東方奇跡” 。
“1 9 4 9 年1 0 月1 日毛澤東莊嚴宣告,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句話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貼近現實。
”古巴哈瓦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胡利奧· A· 迪亞斯· 巴斯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