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推進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2021-2023年)實施方案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全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湘政發〔2020〕13號),推進我市產業園區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本方案所稱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指我市15家經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批準,有明確地域界限,以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開發區以及省級工業集中區。
一、明確園區發展目標
到2023年,力爭全市園區技工貿總收入超過200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超過250億元,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比達70%以上,園區發展實現“三提升”,即園區專業化水平得到提升,每個園區設立1-2個業特色明顯、帶動能力顯著的專業化園區,全市園區主、特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園區技工貿總收入比重達70%以上;園區發展質量得到提升,探索建立園區“畝均論英雄”機制,全市園區單位面積總產值和稅收產出強度年均提高20%、15%以上,達到80萬元/畝和6.5萬元/畝。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率等主要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園區排名得到提升,對照省產業園區綜合評價體系、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獎勵標準、省畝均效益評價體系等指標標準,爭先創優,以創帶建,力爭2-3家園區躋身全省前50位。
二、激發園區內部活力
(一)強化園區主責主業。重新界定園區職能,推動園區聚焦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改革開放、“雙招雙引”、服務企業等主責主業。積極穩妥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除受托管理鄉鎮(街道)的園區外,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市場監管、治安維穩、道路管網、綠化保潔等公共事務由當地政府統一實施或由上一級政府派駐機構承擔。
(二)配強園區干部隊伍。黨政事業單位干部因工作需要調入園區工作的,原有身份不變。鼓勵熟悉工業經濟、規劃建設的專業人才到園區工作,暢通園區工作人員交流使用和提拔任用渠道,對緊缺的專業性特別強的崗位人選,可以按政策規定通過競爭性方式選配或向社會公開招聘。
(三)發揮薪酬激勵作用。允許園區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園區工作人員年度工資總額不得低于當地同級別工作人員工資總額的1.5倍。在此基礎上,實行年終績效獎。年終績效獎與省、市園區綜合評價結果掛鉤,即按園區當年在省、市園區綜合評價中的排名順序分別計15分至1分不等,省、市排名綜合計分后,總分排名1至4位的園區,人均年終績效獎金可按當地人均年終績效獎金平均水平的3倍核定,排名5至9位的園區按2倍核定。
(四)樹立爭先創優導向。鼓勵園區提升進位,在全省產業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名前20位或前進30位的園區一次性獎勵50萬元,排名前50位或前進20位的園區一次性獎勵20萬元。繼續開展全市園區綜合評價,由市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實施,對在全市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名前4位的,分別獎勵50萬元;排名5-9位的,分別獎勵20萬元。對連續三年在全省園區排名實現進位并在全市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名前三位的園區主要負責人,注重優先提拔使用。未完成目標任務,且連續2年排名全省后三位或全市最后一位的園區主要負責人,經調查核實,確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及時予以調整。
三、推進專業園區建設
(五)優化產業功能分區。按照“因地制宜、差異競爭、特色發展”的要求,引導園區融入全市產業布局,構建中部核心產業區、北部特色產業區、西部協作產業區和南部健康產業區等四大產業功能片區。中部核心產業區以懷化高新區、懷化經開區、鶴城工業集中區、中方工業集中區、洪江高新區、芷江工業集中區為主體,重點發展新材料、現代(商貿)物流、醫藥健康、電子信息、裝配式建筑等產業;北部特色產業區以沅陵工業集中區、辰溪工業集中區、溆浦工業集中區、麻陽工業集中區為主體,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產業;西部協作產業區以新晃工業集中區為主體,圍繞醫藥健康、現代商貿物流、綠色食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領域,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區域協作示范區;南部健康產業區以會同工業集中區、靖州工業集中區、通道工業集中區為主體,重點發展醫藥健康和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業。
(六)聚焦主特產業發展。突出園區主導和特色產業,精準聚焦園區當前乃至今后5至10年內的發展潛力點。構建“產業園區—主特產業—龍頭企業”產業生態系統,依托園區培育主特產業,圍繞龍頭企業吸引集聚相關聯企業,形成區域分工有序、相互協作、前后配套、鏈接緊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表1:
懷化市園區產業生態系統建設架構表
產業園區 | 產業類型 | 產業類別 | 龍頭企業 |
懷化高新區 | 主導產業 | 新材料 | 湖南駿泰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電子信息 | 金升陽(懷化)科技有限公司 | ||
特色產業 | 生物醫藥 | 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懷化經開區 | 主導產業 | 商貿物流 | 懷化武陵山現代商貿物流城有限公司 |
先進制造業 | 懷化亞信電子有限公司 | ||
特色產業 | 外貿加工 | 懷化智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鶴城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裝配式建筑 | 湖南嘉晟住建科技有限公司、懷化遠大建筑工業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生物醫藥 | 湖南省博世康中醫藥有限公司 | |
中方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新型建材 | 懷化明達建材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軌道裝備制造 | 湖南中鐵五新鋼模有限責任公司 | |
沅陵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電子信息 | 湖南奇力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綠色食品 | 湖南沅陵大曲酒業有限公司 | |
辰溪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新材料 | 湖南藍伯新材料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電子信息 | 湖南泰達訊科技有限公司 | |
溆浦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化工新材料 | 湖南瑤圃醫藥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綠色食品 | 湖南恒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麻陽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電子信息 | 懷化建南機器廠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綠色食品 | 湖南錦江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 |
芷江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電子信息 | 懷化華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綠色食品 | 唐人神懷化駱駝飼料有限公司 | |
新晃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化工新材料 | 新晃合創新材料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綠色食品 | 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 |
洪江高新區 (洪江區) | 主導產業 | 化工新材料 | 湖南久日新材料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醫藥化工 | 懷化旺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洪江高新區 (洪江市) | 主導產業 | 裝配式建筑 | 湖南武陵山四維住工集團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電子信息 | 湖南沃世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會同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農林產品加工 | 湖南豪源科技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綠色食品 | 會同金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靖州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綠色食品 | 湖南一品東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新材料 | 靖州華鑫莫來石有限公司 | |
通道工業集中區 | 主導產業 | 生物醫藥 | 通道未名健康城開發有限公司 |
特色產業 | 先進制造業 | 懷化鼎豪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
(七)加快推進優勢產業鏈。引導園區對接電子信息、綠色食品、中醫藥、新材料(化工)、裝配式建筑、橋隧工程裝備制造及配套等 6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對照全市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的全景圖、現狀圖,明確產業鏈發展目標、思路、任務、政策,參與延鏈、強鏈、補鏈關鍵環節。在電子信息產業鏈中,重點參與電子元器件及材料制造、光電子應用、智能終端研發制造、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等環節,力爭到2023年全鏈條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在中醫藥產業鏈中,重點參與現代中藥制造、植物提取物、醫藥健康服務、醫藥保健品生產配套及服務等環節,力爭到2023年全鏈條實現工業產值50億元以上。在新材料(化工)產業鏈中,重點參與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礦物功能材料的研發制造等環節,力爭到2023年全鏈條實現工業產值80億元以上。在綠色食品產業鏈中,重點參與糧油精深加工、畜禽內類加工業、果蔬加工業、飲料制造業、精制茶加工業、飼料加工業等環節,力爭到2023年全鏈條實現工業產值180億元以上。在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中,配套布局裝配式結構系統、裝修系統等,力爭到2023年形成集裝配式建設技術研發和住宅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展示、集散、經營、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在橋隧工程裝備制造及配套產業鏈中,重點發展工程機械制造及養護、零部件生產及維護等產業,力爭到2023年全鏈條實現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八)強化專業園區考核。設立“專業化園區建設獎勵資金”,對主特產業發展成效好、帶動能力強、專業化程度高的園區予以獎勵。根據年度專業化園區考核結果,設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設1名,獎金250萬元;二等獎設2名,每名獎金150萬元;三等獎設3名,每名獎金50萬元。指導園區對標創建特色示范園區,對獲批省級及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及特色園區的,實施1:1配套獎勵(市級財政和受益財政各承擔50%)。
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九)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在推進園區“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給水通、排污通、電力通、網絡通、燃氣通、公共交通通和場地平整)”的基礎上,力爭到2023年全市園區實現“七通一平”標準化建設。大力規劃完善園區到高速公路、鐵路站點、機場等交通節點的快速通道,改善園區周邊交通配套條件。在園區內優先推進5G網絡建設和應用,在條件成熟的園區開展“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建設。
(十)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推進園區與城市公共設施無縫對接,將園區及周邊區域生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布局,各縣市區在建設用地安排方面給予保障。鼓勵各縣市區在園區或周邊地區規劃建設“六個一”工程,即建設一所幼兒園、一所中小學、一家醫療衛生機構、一個生活娛樂區、一片公共綠地以及開通一條到中心城區的公共交通線路,提升園區配套水平。
(十一)推動園區綠色發展。落實省生態環境廳等5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產業園區生態環境管理的通知》,從規范園區環境準入管理,加強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園區環境監測、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加強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和強化園區環境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園區生態環境管理。園區管理機構應基于“三線一單”管控要求,結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嚴格環境準入。園區應以“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為原則設置給排水系統的,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相關要求,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企業廢水應分類收集、分質處理,達到國家、地方規定的間接排放標準以及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進水水質要求后,方可接入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園區廢水排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應對廢水進行預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接管要求;含有超標的有毒有害物質,不符合國家或省規定的水污染排放標準的園區廢水,不得排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范設置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原則上一個園區只設置一個排污口。引導金屬表面處理、印染、化工等產業鏈配套企業進入專業園區,進行集中治理。推行園區環境第三方治理,建立園區環境誠信檔案,對獲評國家級、省級“綠色園區”稱號的園區分別給予40萬元、20萬元的獎勵(市級財政和受益財政各承擔50%)。
(十二)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園區融資平臺、孵化平臺、信息平臺、研發平臺,營造園區資金互補、項目互培、信息互通、成果互享的公共服務氛圍。建立融資平臺,爭取將懷化高新區、懷化經開區投融資公司打造成市級產業發展融資平臺,注入優資資產,增強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導爭取各類銀行、保險、擔保和小額貸款公司在園區設立分支機構,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建立孵化平臺,依托園區已經建成的標準廠房,建設創新創業企業孵化器,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鏈條式服務。按照最優惠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引導鼓勵各類人員創新創業,幫助“初生”企業成長。建立信息平臺,由園區牽頭、政府部門支持、入園企業參與,建立園區信息共享平臺,對園區運行、產業鏈缺失環節、發展特點等及時提供分析與預警。加強平臺與行業協會、產業集群推進機構等相關組織的溝通對接,主動為園區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信息服務。建立研發平臺。圍繞園區主特產業,推進園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形成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公共服務于一體的研發平臺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或平臺申報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對圍繞主特產業建設的檢測公共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給予適當獎補。
五、強化園區要素保障
(十三)發揮人才作用。對熟悉園區主特產業的專業人才要打破身份限制,支持國有企業、高等院校、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園區之間優秀高層次及急需緊缺人才的相互流動,為園區專業化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平臺。建立“懷化市產業園區急需緊缺人才庫”,并對庫內人員實施動態管理。園區引進的庫內人員,按照《五溪人才行動計劃》規定,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十四)加強金融支持。加大資本引導力度,在項目正式洽談期間即邀請金融機構參與,發揮社會資本對企業投資的牽引作用。優先推薦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新技術項目,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優惠貸款支持。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設立市級園區發展基金,通過參股、合資、定向增發等方式加大對園區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對帶動能力強、產業鏈條長的重大項目,在不違反國家政策法規的情況下,可采取特殊政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
(十五)強化土地保障。積極盤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建立低效工業用地退出機制,實施“騰籠換鳥”,促進工業用地循環高效利用。園區低效工業用地轉產先進制造業,興辦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或高科技服務業的,可暫不辦理土地用途變更手續,5年過渡期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根據產業項目的正常生命周期和行業特點,大力推進園區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制度,減輕企業一次性支付土地費用成本負擔。對符合規劃和安全要求、不改變用途,在原有建設用地進行廠房加層改造,增加建筑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地價款。建設地下空間作為地上建筑配套 附屬設施的,其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協議方式出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