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人生的路,有時候是走著走著才開闊起來的

時間:2022-03-13 00:02:04 來源:網(wǎng)友投稿
  人生的路,有時候是走著走著才開闊起來的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傳記,通過一本書看一個人真實的一生,真是太有意思了。

  看他的童年,看他在人生關(guān)口面臨選擇,看他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看他的失意和得意,看他怎么面對死亡。

  形形色色的人生在你面前展開,你不由得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們仰觀和俯察他人的人生,是為了想過好自己這一生。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村上春樹的自傳性隨筆《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書里的村上,就如一個老者,耐心溫和地和你說他理解的人生是怎么回事。

  人生的路

  有時候走著走著才開闊起來的

  村上春樹最初是如何成為作家的呢?現(xiàn)在有那么多年輕人迷茫自己的未來,那村上春樹是如何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呢?

  我們習慣了“從小立志然后成就一番事業(yè)”的故事模板,其實人生的路,有時候是走著走著才開闊起來的。

  以前我總覺得,對于有規(guī)劃的人來說,未來是可見的,通過人生規(guī)劃,我們可以按部就班地實現(xiàn)既定目標。

  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未來并不總是清晰的,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前頭的路需要嘗試和摸索,人生的路常常走著走著才開闊起來。

  村上春樹并非從年輕時候就下決定做小說家,用他自己的話說,“29歲之前想都沒想過竟會寫起小說來。”

  他大學沒畢業(yè)就早早結(jié)婚,后來也沒做上班族,而是和妻子一起借錢開了一家小店,二十多歲的時候基本上是一邊經(jīng)營小店一邊償還債務(wù),日子過得辛苦拮據(jù)。

  寫小說對他來說是個沒有征兆的偶發(fā)的念頭。那天他在神功球場一面鋪滿綠草的斜坡上看棒球比賽,晴空萬里,生啤冰涼,心情愉快。

  當時,他的四周因為比賽中一個漂亮的進球響起稀稀拉拉的掌聲,這時一個念頭毫無征兆也毫無根據(jù)地陡然冒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沒有什么野心勃勃的計劃,就是一種坦率而強烈的沖動。但就是這個偶然浮上心頭的想法,完全扭轉(zhuǎn)了村上春樹人生的軌跡。

  白天忙于經(jīng)營,深夜才能擠出時間,所以每天等家人睡下了,他就在廚房的餐桌上用四百字一頁的稿紙奮筆疾書,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

  一年后,他接到文藝雜志《群像》編輯的電話,告知他投稿參賽的小說闖進了新人獎的決賽。這個時候村上把自己投稿的事都忘了,甚至連書稿的復印件都沒有留下。

  所以寫小說是意料之外的事,寫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最終獲得《群像》雜志新人獎也是意料之外的事。

  村上說,如果這部作品不知所蹤,他大概再也不會寫小說。

  這個獎引他走上了職業(yè)作家之路,之后他繼續(xù)寫小說,后來把小店轉(zhuǎn)手成為職業(yè)作家,不斷創(chuàng)作,立體地構(gòu)筑起自己的作品體系。

  現(xiàn)在他的作品已經(jīng)被翻譯到幾十個國家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jīng)冒出過類似這樣或那樣的想法,但將想法訴諸行動的人卻很少。

  我們今天當然知道村上春樹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但回到最初的原點想一想,如果當初他產(chǎn)生了寫小說的想法,卻從來沒有動筆,我們今天還會知道有這么一個人嗎?

  未來的路是走著走著才漸漸明朗起來的,如果永遠不踏出那一只嘗試的腳,就只能在原地無意義地叫嚷著迷茫焦慮沒有方向。

  這種可悲造成的人生無建樹,常常藏著一味安慰劑:即把自以為是卻從未發(fā)揮出來的潛力當成實力,仿佛只要他愿意,一切唾手可得。

  村上在廚房餐桌上寫出的《且聽風吟》獲得了文藝雜志《群像》的最佳新人獎。

  有一天,村上春樹的一個高中同學到他的小店來,說了句“那種玩意兒都行的話,我也能寫出來。”就走了。

  被老同學這么一說,當然有點生氣,但那會兒村上春樹初出茅廬,對自己也沒什么信心,他想也許自己寫的真的不怎么樣。

  這個事情有趣的后續(xù)是:“不過,后來也沒聽說這位老同學寫出自己的小說。”

  多少人就是這個冷言冷語的高中同學啊,把那些沒完成的事,通通當成“我有能力做只是我沒去做而已”“我要是認真做也能做到”的事項。

  去嘗試吧,不要想那么多,不要得失心那么重,先做了再說。

  我欣賞村上春樹的人生態(tài)度,他想開店的時候就借錢開店,想寫小說就深夜挑燈書寫。

  結(jié)婚后,他不想進公司就職,爵士樂控的他想要一個從早到晚都能聽喜歡音樂的地方,就開了一家爵士樂酒吧。

  即使開店的時候,經(jīng)濟拮據(jù)到家里沒有取暖設(shè)施,夫妻倆冷得只能抱緊家貓睡覺。

  后來他嘗試寫小說,發(fā)表幾部小說之后,為了全心全意寫作,他又賣掉了已經(jīng)步入正軌的店,即使這家店的收益當時遠甚于他寫小說的收入。

  如果嘗試之后,人生方向很快就明朗起來,當然很好了。如果找到更喜歡做的事,或者不幸地進了死胡同,那就調(diào)整方向,沒什么大不了的。

  說實話,在命運面前我們十分渺小,如果注定擁有不了一個計劃周全的人生,那就干脆放心地把生命的繩索遞給命運。

  二十多歲的時候,村上春樹為了還債和經(jīng)營爵士樂酒吧吃了不少苦頭,這些閱歷為他日后寫小說提供了珍貴的生活素材。

  但他最可愛的是:他并沒有因為從那段艱苦歲月中獲益,而勸年輕人要多吃苦,而是極其坦誠地說,如果不吃苦就能過關(guān),當然不吃更好。

  但如果剛好陷入困境,不妨想想:“盡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后這段經(jīng)歷說不定會開花結(jié)果。”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

  忘記最初為什么出發(fā)

  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去嘗試去行動去摸索,未來的路就漸漸明朗起來了。可是真的找到了一個愿意付出心力的方向,如何走得遠,又是另一個難題。

  村上春樹說:“寫作這么多年,日本文壇有很多橫空出現(xiàn),才華橫溢的新人,常常因為一部作品聲名大噪。”

  但能持久創(chuàng)作一下的卻很少,大多曇花一現(xiàn),很快銷聲匿跡。

  除了寫作本身,寫作之外的干擾太多了。村上能走那么遠,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始終保有初心。

  所謂初心就是真正讓你心生喜悅的東西,能讓你內(nèi)心充盈著力量的東西。

  你是自由的,你所做的是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不是為了去和別人對抗和較量,也不是為了取悅他人、獲得他人認可。

  村上春樹寫作的初心是什么呢?是寫作能讓他感到快樂、自由。

  在最開始寫的時候,村上覺得自己寫的一般,沮喪、自我懷疑,想著連自己都打動不了,更別說打動別人

  但寫作的初心讓他丟掉這些負擔:從來都沒寫過小說,寫不好也理所當然,老想著寫高明的作品反而行不通,不如什么都不想,痛痛快快、隨心所欲地把胸中所感、腦中所想表達出來。

  后來獲得了新人獎,在文壇算是亮相了。但是文壇總是分流派的,哪個國家的文壇都一樣。

  日本文壇分純文學還是大眾文學等等,作家都在坐標軸里,從坐標軸中被除名就意味著在文藝界被孤立。

  村上春樹的作品被一些前輩尖銳批評為根本不是小說。

  村上說他不愿意被收編,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在精神上成為自由人,我想按照適合自己的日程表,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自己喜歡的小說。

  對身為作家的他來說,這是最低限度的自由。

  還有文學獎,村上在日本國內(nèi)多次和芥川獎失之交臂,在國際上陪跑諾貝爾文學獎,因此是非纏身。

  他說,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獎項,三年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可能記得的人就已經(jīng)不太多。文學獎雖然能讓特定的作品風光一時,卻不能為它注入生命。

  他不愿去做文學獎的評委、不喜歡接受太多媒體采訪和出席公開活動,因為作家最重大的義務(wù)是為讀者寫出更高質(zhì)量的作品。

  他還給自己規(guī)定了,不接受約稿。寫小說是因為他想寫小說了,而不是因為有截稿日期。他希望自己的寫作是自由的、快樂的,而不是苦役。

  自我懷疑、他人質(zhì)疑、截稿壓力、名氣利益、他人的認可和評價……任何一項都可能是前進路上的大敵,給創(chuàng)作帶來巨大的干擾。

  村上春樹能成為一個相對高產(chǎn)的作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始終知道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始終沒有忘記當初讓自己拿起筆的那股沖動,沒有忘記最初寫作時油然而生的快樂。

  他說:“如果不快樂,寫小說的意義一開始就不存在了。”

  村上說,他想寫的小說,有一幅理想圖景始終懸浮在透頂?shù)奶炜罩校路鸨睒O星一樣一般光芒四射。

  “遇上什么事,只消抬頭往往天空就行了。這樣一來,自己所處的位置,應(yīng)該前進的方向就一清二楚了。假如沒有這樣一個定點,我只怕會迷失方向,四處碰壁。”

  我現(xiàn)在才慢慢開始理解做一件事、專注做一件事、堅持做一件事,保有初心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拾回初心呢?村上說,道理非常簡單,那就是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快樂。

  “如果你從事這一份自以為很重要的工作,卻不能從眾發(fā)現(xiàn)油然而生的樂趣和喜悅,如果工作時完全沒有心花怒放的感覺,看起來那里面就有一些不對頭、不調(diào)和的東西了。

  這個時候就必須回歸初心,將妨礙樂趣與喜悅的多余部件和不自然的要素一個個拋棄掉。”

  問一問自己,還記得當初為什么出發(fā)嗎?你頭頂?shù)奶炜沼袥]有一顆指引你的北極星?你正在做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嗎?

  寫作是孤獨的

  無人會趕來相救

  以前聽別人說寫作是孤獨的,我覺得矯情,我現(xiàn)在才知道,人家指的是寫書!寫一篇文章才不會覺得孤獨的,寫一本書才會!

  村上春樹這樣形容:“時時覺得自己仿佛孤身一人坐在深深的井底,誰也不會趕來相救。”

  是啊,就是這種感覺,寫書需要忍耐常人難以忍耐的孤獨,在完稿之前,你活在一個只有你自己的世界,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抓耳撓腮。

  一旦開始動筆,你就成了孤家寡人,沒有人能替你做任何事,你只能自己構(gòu)思想象,只能自己尋詞覓句。誰也不會來幫你,誰也幫不了你。

  一本書面世后會有讀者,但寫作過程只能作者一個人默默承擔所有重負。

  這種孤立無援,這種負重前行的壓力,太容易讓人焦慮、疲憊、氣餒、松懈、放棄、逃跑了。

  即使是村上春樹,他也會時不時感到厭煩,心生倦意。

  怎么辦呢?村上春樹坦率真誠得可愛,“成長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一錯再錯,反復嘗試,終于摸索出的屬于自己的做法”。

  讀書時候總有一些同學,暗地里用功,卻裝作自己不需要怎么努力,很輕松就能考得很好的樣子,炫耀自己的智商。

  村上完全可以假裝自己寫作是天賦異稟,但他卻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只是普通人。他的日常寫作方法,不是天才型作家的方式,而是普通職業(yè)作家的工作方法。

  寫一篇文章可以靠靈光乍現(xiàn)一揮而就,但靈感是不可靠的。

  職業(yè)作家不能蹲守靈感,他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可以長期穩(wěn)定地輸出,讓自己處于照常營業(yè)狀態(tài)。

  寫作最難的就是這個,寫一篇好文章不難,寫一本好書對某些人來說也不難,但持之以恒地寫下去卻極不容易。

  村上春樹的辦法是把寫作變成例行公事,絕不打亂節(jié)奏。每天五六個小時集中心力,傾注全部的能力和才華去寫東西。

  告誡自己:不要辯解,不要為自己開脫,不要發(fā)牢騷,不要找借口。

  “規(guī)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400字。用蘋果電腦就是兩屏半的文字。即使心里還想寫,也照樣打住,如果今天提不起勁,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

  因為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guī)律性有極大地意義。寫得順手就趁勢拼命多寫,寫得不順手時就不寫,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不規(guī)律性。因此像打卡考勤那樣,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寫十頁。”

  這和我原先想象的作家生活完全不一樣,我以前總以為作家都是是靠靈感寫作的,興之所至,一坐到桌子上前就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

  自己開始寫書之后我才深刻地領(lǐng)會,村上春樹說的是對的,沒有把寫作當成例行公事,仰賴捉摸不定的靈感,注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樣的狀態(tài)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寫完一本書。

  如果像我一樣辭職寫作,那問題就更大了,所有的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工作和生活之間沒有明顯的時間界限,你特別容易放過自己。

  如果沒有截稿日期,寫作計劃會被無限地拖延下去,如果有截稿日期,就會像學生時期臨開學補做暑假作業(yè)一樣手忙腳亂、草草了事。所以寫作必須變成嚴格的日課。

  還有一點,和我想象的作家生活完全不同。從前總覺得寫書不過是坐在電腦前打字,是腦力活,不是體力活。

  現(xiàn)在才知道大錯特錯,持久寫作需要強壯堅韌、非同尋常的體力。“讓身體站在自己這一邊。”村上春樹建議。

  身體是思想的根據(jù)地,即使只是小小的牙疼,也能讓你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年輕的時候還可以任性,但中年后身體就沒有那么任勞任怨了,必須訓練體力,村上的辦法是每天跑步或游泳,把運動和寫作一樣變成嚴格的日課。

  他跑步三十多年,把感悟寫成了《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持之以恒的寫作是艱苦的考驗,無人會趕來相救。但村上春樹摸索出有一套可靠的工作方法來對抗這種考驗。

  其實豈止是寫作無人會趕來相救,人生有些路啊注定要一個人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無人會趕來相救的時候,有的人原地抱怨,有的人奔走呼告,有的人想辦法讓自己能夠獨立應(yīng)對人生的考驗。

推薦訪問:走著 開闊 有時候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