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篇)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報告,供大家參考。
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報告
(2篇)
關于x區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范文(1)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員:
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代表區政府將全區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x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的重要講話精神及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別是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重要論述精神,積極推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群眾的廣泛認可。
經統計,全區建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x家。其中,公共文化服務陣地x家(圖書館、文化館、西部攝影藝術中心);
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x家;
文化大院x家。
培育文化娛樂行業經營場所x家(其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x家,歌舞娛樂場所x家);
體育行業經營場所x家(其中,體育健身場館x家、臺球廳x家);
旅游及住宿業經營場所x家(其中,A級景區x家、星級酒店x家、線上住宿業企業x家、星級鄉村接待戶x家、旅行社x家)。
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x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x處;
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x處;
包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x處);
非遺項目名錄x項(其中,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名錄x項;
市級非遺項目名錄x項;
區級非遺項目名錄x項);
非遺項目傳承人x人(其中,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傳承人x人;
包頭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x人;
x區級非遺項目傳承人x人)。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夯實文化陣地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x區圖書館、文化館相繼建成并免費向群眾開放,完成原村(社區)文化活動室資源整合,建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x家,配備樂器、音響等各類設施近x件,依托我區文化團隊資源優勢,積極打造一批“叫的響、拿的出、有看點”的知名節慶活動品牌,每年組織、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活動超過x場,先后打造了“西口”文化藝術節、“老包頭”廟會、“樂享西口情·文化走親”、“春節、元宵節系列活動”、“老包頭風情旅游節”、“南海濕地風情節”、“冰雪節”等文化旅游節慶品牌活動。
(二)夯實地區歷史底蘊,擴大文物保護成果。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方針,建立文物保護單位 “四有”檔案,每年開展重大節日期間以及日常文物安全巡查x余次。積極開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修繕工程,目前,在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阿善遺址及其周邊豎立保護碑x塊;
郭家巷民居、沙爾沁財神廟、馬號事件舊址、龍泉寺二期工程、大仙廟修繕工作穩步推進。
(三)傳承地域民俗文化,拓寬產業發展渠道。扶持成立沙爾沁鎮沙爾沁一村民間藝術協會,為傳承和發揚x區傳統秧歌、二人臺、打座腔等特色地域文化的搭建了平臺。非遺成果轉化和推廣初見成效,通過開展“非遺六進活動”、創立扶貧+非遺婦女傳統手工業傳承培訓基地、建立民族手工業特色街區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x特色的文化旅游創意商品。截至目前,喬家金街民族手工業特色街區已入駐非遺項目x項;
“六合枕手工坊”被包頭市授予非公有制經濟“雙創”先進集體,培訓學員近x人,組織參與六合枕制作就業婦女近百人;
在東莞鳒魚洲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的“胡馬依北風”攝影展暨老包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累計觀展人次達到x余人次。
(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地區發展新動能。統籌整合全區文化、旅游、商業等優勢資源,加強文商旅融合發展頂層設計,編制了《x區全域文旅策劃和規劃項目》;
x區域外宣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在內蒙古電視臺天氣預報欄目播報x區“城市名片”,地區文化旅游品牌更加突出。以深入挖掘和展示“西口”文化、民俗文化及新興文體旅業態為目標,重點推動“包頭·福巷”傳統風貌街區項目”、南海濕地景區提標升級項目、沙爾沁什大股稻魚養殖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引入中旅聯等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字里音符”全息光影項目,策劃了喬家金街西口文化街區創建、x藝術館(包頭剪紙院)等項目,推動文化內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力和產業收入。
三、存在問題及短板
一是公共服務設施設備已無法與全區群眾的公共需求相匹配,在場館(所)建設、設施設備投入、資源建設、人員匹配等方面根據上級指標均有所不足。
二是我區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業態空白點多,帶動文化產業發展作用不強,新興文化業態和文化產業數字化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全區2家A級景區均為免費開放,無門票收入,市場化運作及資源優勢挖掘不足,需不斷提標升級,拉動文旅消費和帶動企業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我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進一步強化部門責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結合x文化特色實際豐富文化服務產品,不斷完善“特色鮮明、普惠大眾、保障有力、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
(二)優化文化旅游產業布局和支撐。以文化提升旅游內涵、以旅游促進文化繁榮,著力打造東部都市農業旅游體驗區、南部生態科技康養區、北部人文北梁體驗區、中部紅色歷史傳承區的文旅產業框架。重點推動喬家金街整體升級改造項目及“包頭·福巷”文旅商業傳統風貌街區項目建設、復盛公“字里音符”項目落地,統籌北部區旅游資源使用;
加快南海景區5A級景區創建,帶動提升南部區整體發展活力;
加快什大股“天禾生態農業—稻漁空間”項目建設,打造農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
(三)加大文化旅游產業招商力度。立足北梁古城風貌區,重點圍繞“老包頭”記憶系列、星級旅游飯店、文創產業、精品會展等組織招商項目,與“福巷”、“復盛公”及喬家金街街區形成互補;
立足南海濕地景區,重點圍繞主題樂園、星級酒店、科普教育、養老康養、體育健身等組織推進多弗集團等招商項目,推動南海地區文化、旅游、生態、科研和商業融合發展。
(四)推動產業配套升級。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舉辦文化旅游創意設計大賽,鼓勵建設文化創意設計孵化基地,重點支持創意產品的研發推廣,搭建x區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交易平臺。積極落實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新媒體傳播推廣,鼓勵線下文藝資源、文娛模式數字化,推動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公共文化場館的應用,豐富公共文化空間體驗形式和內容。
x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x是x最古老的城區,歷史源遠流長,x建城前后的文化歷史在x脈絡分明,x深厚的文化積淀全省也無出其右。有萬壽宮、繩金塔等一批古色景點,又有八一起義紀念館和新四軍軍部舊址等一批紅色景點,繩金塔景區初具規模,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建設工程已經啟動,x民俗民居調查已經完成;
繩金塔廟會活動成功舉辦十屆。在全省率先創辦博文國學啟蒙館、“大眼睛”少兒社區網站,出版了《繩金塔下話x》系列文化叢書。近幾年,我區文化產業發展迅猛,產業初具規模。新聞出版、電影電視、文化演出、博物館、圖書館、文化研究等核心層實現營業收入占全區文化產業年營業收入的x%。已經形成書報刊業、家用電器與廣播電視器材銷售業、廣告業、旅行社服務業四大文化行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文化產業工作:
一、文化旅游會展
區委、區政府對全區旅游工作進一步重視,成立了區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加快x區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設立了旅游產業發展資金,每年x萬元專門用于旅游宣傳和獎勵。每年用于景區道路等基礎建設的投入超過千萬元。同時每年積極開展旅游會展活動,大型會展活動有:
1、繩金塔奇石精品博覽會。該活動從2009年開始,今年即將舉辦第四屆,歷屆誠邀了安徽、**、云南x多個省的參展商齊聚繩金塔,品種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靈璧石以及、黃河石、江西潦河奇石等萬余品種。展會規格為全省之最,為石友和收藏愛好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機會,對繁榮我市石文化市場、推動賞石隊伍的擴大和賞石文化的蓬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繩金塔廟會。繩金塔廟會創立于2002年,每年一屆,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繩金塔廟會先后被評為了“中國節慶50強”、“中國十大經濟類節慶獎”以及“2009中國節慶產業金手指獎·十大經貿類節慶”獎。廟會期間吸引市民和游客近百萬人(次)。繩金塔廟會的輻射效應,還帶動了商貿、旅游、餐飲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二、公共文化事業
1、“社區文化在線”項目:根據《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發[2010]49號)文件精神,并經省、市文化部門考核推薦,2011年10月,我區的“社區文化在線”項目與宜春市的“一鄉一色”、“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設項目,作為全省文化示范項目,代表江西省共同入選“第一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名單”。下一步將全力做好網絡布局、整合資源,實現全國示范,力爭打響x文化又一品牌。
2、社區市民文化活動基地:隨著我區文化事業建設不斷深入,加之朝陽片區開發提速,薄弱的文化基礎設施和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該項目定為全區重點項目,同時,為全國示范項目“社區文化在線”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待項目啟動資金到位,即可招標開工建設。
三、文化品牌
經過多年打造,八一起義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等十大文化品牌建設基本完成。品牌之一新風樓將建成一樓為辦公場所、二樓為名人書畫協會交流會所、三樓為民間藏書家王咨臣老先生真跡的樣品展示廳。該項目前期建設已經完成,因此急待進入裝修階段,早日完成這一品牌的打造。
四、文化產業項目
文化項目陸續啟動,文化產業方興未艾。中國網庫落戶洪城數碼廣場。江西火爆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在我區成功注冊,將建立研發、生產、銷售三個基地。由江西紫金藝術交流中心主持打造的藝術交流市場和紅歌大劇院已經開工。由江西國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我區開發的“青年文化之都”和國際影視文化城項目正在洽談。一批新型文化產業項目的啟動,將大大促進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
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和建議:
1、科學規劃、配套政策。要制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深入開展文化產業調研,進一步加強統一管理,盡快制訂我市文化產業政策的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使各項扶持政策措施真正落實。
2、拓展領域、多元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規劃和政策指導、信息發布以及規范市場準入,積極引導非國有經濟成分以獨資、合資、股份合作、聯營等方式投資文化產業。鼓勵和扶持文化中介機構發展。大力發展文化策劃咨詢、演出、展覽、藝術品銷售拍賣、影視、演藝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機構,引導他們按照文化藝術的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積極拓展文化營銷服務,向集團化、網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3、引進人才、進軍高端,培養文化產業高端人才和創業團隊。在全國文化產業人才奇缺、各地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面向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加大文化產業人才引進力度。重點引進對象是“業界知名、實績突出”的文化產業領軍人才,“富有創意、勇于創業”的文化創意拔尖人才,“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設計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等方面的緊缺人才。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文化人才培養工程。依托現有的大學資源,增設文化產業新專業,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外向型、科技型文化人才。依托專業機構和文化產業基地,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一批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實訓基地,開發一系列文化產業范疇內的職業資質、職業認證及職業技能培訓。
推薦訪問:(2篇)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報告 工作情況 產業發展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