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7篇

時間:2022-03-10 21:55:35 來源:網友投稿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7篇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篇1

  自**區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區檔案局(檔案館、區委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區委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部署,將學習成效轉化為使命擔當,切實發揮合署辦公優勢,整合檔案、黨史、方志資源,積極開展征集,深入挖掘館藏,提升編研水平,創新宣傳形式,履職盡責、敢于擔當、勇于創新、主動作為,助力全區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扎實成效。

  服務中心初顯成效,筑造黨史學習教育亮點工程

  按照市委、區委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節點,區委黨史研究室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傳播地、革命領袖足跡地、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誕生地、中共中央早期機關聚集地、群眾運動策源地的**紅色文化定位,根據**區“紅色遺址保護、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動實施要求,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深化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發掘保護工作。

  推進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紀念館籌建工作。新閘路613弄12號(原新閘路經遠里12號)是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該址擬籌建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紀念館。區委黨史研究室于2018年年初啟動該館籌建工作。史料征集工作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要求開展,收獲近70件有研究和展陳價值的珍貴史料。展陳大綱撰寫工作則力求精準。在撰寫的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權威、專業書籍和資料,結合征集入館的史料作深入研究,并進行了多層面、多領域、多輪次的專家論證。

  經過一年半的籌備,“中共中央軍委在**(1925-1933)史料陳列展”于2019年12月27日開展。舊址在保護與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進行了場景復原。展覽以“風雨經遠里,軍史豐碑地”為主題,共展出圖片200張和實物30余件,運用圖文、實物、雕塑、視頻、音頻等多種展陳形式,講述中央軍委自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1月離開**向中央蘇區轉移,近8年間的歷史變遷。

  目前中共中央已批復同意**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紀念館。根據中央要求,**區將按照完善展陳大綱、完善布展設計、完善展陳設施、完善場館服務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推進紀念館籌建工作,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打造紅色新地標。

  推進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中央特科機關舊址等紅色場館籌建工作。**673弄10號(原戈登路恒吉里1141號)是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該址擬籌建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目前展陳大綱已通過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專家審核。舊址完成加固,進入修繕階段。自全區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址切實發揮現場教學的教育作用。在4月30日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部署會暨區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前,區四套班子成員現場考察了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保護情況,開展“黨史”現場學習。

  武定路930弄14號(原武定路修德坊6號)是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該址擬籌建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陳列館。目前修繕設計方案已編制完成;展陳大綱已經公安、國安、黨史、軍史領域專家審議;展陳設計初步概念方案已形成。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篇2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第二工業大學結合辦學特色,做好動員部署,突出教學育人實效,帶領全校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激發擔當作為,以實際行動迎接即將來的六十周年校慶。

  以校史教育為切入點,傳承紅色基因,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動員

  六十載篳路藍縷,滄桑砥礪。2020年9月28日,**第二工業大學將迎來六十華誕。學校從成人教育起步,到舉辦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再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到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直至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堅定地走出了一條應用型高校的特色發展之路。

  5月15日,校黨委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舉行“黨史”教育首場集體參觀學習,重溫入黨誓詞,牢記初心使命;5月21日,在全校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校黨委書記要求全校黨員、干部通過學習,全面了解新中國近代以來的斗爭史、我們黨創立以來的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以實際行動迎接建校六十周年。

  學校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各二級黨組織也迅速召開動員會,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畢業生離校教育、新生入學教育、校慶等學校重大活動中,融入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做到點面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做到抓在經常、融入日常,貫穿基層黨組織全年組織生活始終,讓師生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時代新人。

  以校慶活動為發力點,厚植愛國情懷,掀起黨史學習教育高潮

  六十年辦學歷程,弦歌不輟。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愛國情懷,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輸送了以全國勞動模范和優秀發明家包起帆、李斌等為代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十一萬余名。60周年校慶既是學校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承前啟后、再創輝煌的新起點。

  5月27日,老領導、老教師座談會在陜西北路老校區舉行,校領導和老同志們滿懷激情地回顧了二工大不平凡的辦學歷史,一致認為學習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能聽黨的話跟著黨走,把握機遇,才有今天的發展成績,要以校慶為契機,回顧校史,總結經驗,通過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發揚學校辦學傳統。

  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到校慶系列文化活動中,通過提前策劃、精心組織,讓師生學思踐悟,掀起黨史學習教育高潮。學校“傳承勞動精神培育時代新人”黨課入選教衛黨委“偉大工程”第二季示范黨課名單;黨委組織部在黨建服務中心設立了“黨建書架”,推出了線上打卡紅色場館和老校區活動;圖書館推出線上“黨史”文獻專題書展,開展線下征集校史檔案活動;黨委宣傳部開展了60周年校慶紀念畫冊素材征集活動,開展勞模校友采訪活動;校慶辦公室開展了校歌征集、學校園河道命名征集以及校慶征文等活動;各黨支部積極參入誦讀“黨史”接龍活動。通過發動師生、校友廣泛參與校史撰寫、校友采訪,把校史融入到黨的教育事業大背景中,進一步凝練辦學傳統,豐富校園文化,厚植愛國情懷,強化了黨員干部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以校企合作為開拓點,激發使命擔當,放大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一甲子薪火相傳,春華秋實。學校堅持教育與經濟社會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遵循教育規律,強化內涵**,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辦學成績,譜寫了**教育生動的奮進之筆。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黨史學習教育重在學以致用,推動當前工作。抗疫期間,全校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守好校園防線,近期,各支部以“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障”為主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打牢思想根基,增強前進勇氣,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學校堅持發揚工學結合、產學合作的優良傳統,貼近學業、貼近產業、貼近就業,利用豐富的校企合作資源,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凝練辦學特色。學校舉辦了智能制造與環保材料產教融合論壇;校領導邀請或者帶隊前往合作企業洽談深度合作,促進畢業生就業,先后與中軟國際有限公司、振華港機、華虹集團、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計算機研究所等開展互動交流,并將合作企業的發展史、奮斗史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案例,融入思想教育,激發廣大干部擔當作為,爭當善作善成的實干家,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者和接班人。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篇3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第二工業大學黨委緊緊圍繞學思踐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意見》,突出實效,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帶領全校黨員干部走進迎新現場、走進教室課堂、走進學生身邊,用實際行動鞏固成果,特別是在開學、迎新等重要時間節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踐行初心使命。

  走進迎新現場,教工黨員志愿者車隊迎接新生。在黨委的統一部署下,二級黨組織積極開展黨員迎新志愿服務活動,在校門口,在體育館,在宿舍樓,黨員志愿者統一佩戴黨徽,積極參加新生的接待和安排工作,為新生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僅允許學生本人進入校園,為了減輕學生們搬運行李的負擔,教工黨員志愿者用自己的私家車,擔當校內短駁車,分擔學生志愿者用小推車搬運行李的壓力,打通校內“最后一公里”。一輛輛教師的私家車裝載著滿滿的行李往返在校門口和宿舍樓之間。志愿者車隊上鮮紅的國旗、黨旗迎風飄揚,穿梭在校園中忙而不亂,秩序井然,與學生志愿者的小推車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面對送別的家長,黨員志愿者們說:“家門到校門家長來,校門到宿舍門,我們來!”。看到這一幕,送行的學生家長打消了擔憂,紛紛點贊。

  走進教室課堂,黨員干部帶頭講好“黨史”黨課。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推進,學校結合老生開學、60周年校慶、新生入學教育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邀請經驗豐富的黨員領導干部、黨務工作者為學生講授黨課,對新生進行黨史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教育,增進對黨的感情,做好大學生思想上入黨工作。9月18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改革先鋒、著名勞模包起帆校友應邀來校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樂于奉獻”專題報告,生動講述了自己從一個普通工人的發明歷程,帶領同學們走進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現場。9月25日,黨委舉行黨史學習交流會,部署各基層書記上好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專題黨課,并征集二級黨組織優秀黨課講稿。截至目前,已經有30多個支部書記完場了上黨課任務。10月份,校黨委書記、校長、各二級黨組織書記也將走進講堂,為師生講授“黨史”專題黨課。

  走進學生群體,黨員教師深入學生中間排憂解難。隨著新生返校,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逐漸走上正常,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校黨委謀劃在前,將問題和困難想深想遠,要求各級黨組織結合學習《***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召開學習會,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關心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學生排憂解難,特別是關注新生,幫助新生盡快渡過大學適應期。按照部署,團學部門精心組織了迎新活動和入學教育,教務部門選優配齊新生專業導師,3000多名新生都將在開學兩周內選擇好專業導師;黨委組織部要求黨員導師工作室行動起來,關注特殊困難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吸引這些學生積極參加黨史學習教育;各二級黨組織和黨支部紛紛制定方案,采取“結對子”的形式,要求黨員教師率先走進學生中間,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勇擔育人使命,成為學生思想和學習的引路人。

  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總結匯報材料

  **第二工業大學:共建“**微講堂”,校鎮互鑒學“黨史”

  為進一步促進校鎮融合發展,攜手推進區域化黨建,將優質的高校資源引入社區各級黨群服務陣地,**第二工業大學黨委、**鎮黨委共同成立了“**微講堂”講師團,通過校鎮共建“**微講堂”,讓師生和社區居民共學“黨史”,在互學互鑒中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共聽紅色故事,激發學習黨史熱情

  12月11日,“**微講堂”講師團成立,大學生講師們紛紛走進**各社區,向**居民們講述自己家鄉的紅色故事,他們用演講、ppt展示、視頻播放等方式,講述耳濡目染的紅色革命先烈故事,激發起居民們的紅色記憶和學習熱情。

  12月21日,三位研究生走進舜峰家苑,與居民區的黨員們交流黨史學習。許午珍為居民講述了李克農將軍的故事,吳蒙蒙則以自己家鄉**沂蒙為主題,上了一堂“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黨課。“通過這樣的講課,將沂蒙地區的革命斗爭故事說給**的居民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崢嶸歲月和光榮傳統。”吳蒙蒙說,“自己也在一次次備課、講課過程中,更加理解了家鄉的紅色精神,這也是一個融會貫通、自我提高的過程。”

  共商社區治理,推動國史學習做到學以致用

  二工大黨委組織部、**華城社區(**大居北)黨委、**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經過廣泛調研,了解居民需求,聘任優秀大學生擔任居委書記助理,為社區治理注入新鮮力量,帶來新思路、新方法。他們以“微服務”推動社會“大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在服務社會中實現自我成長。

  從12月份起,首批三位研究生分別成為中虹家苑、星納家園、星頌家園居民區書記助理,接下來一年,他們將投身基層社會治理一線,奉獻自己所學。李建西同學結合自身專業,以“學習新思想、尋找電子廢棄物中的金礦”為題完成獲聘書記助理后的首秀;楊康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舜峰家苑居民區黨支部的黨員們介紹了大氣環境,以及未來大氣環境污染防治熱點,通過講述近年來黨和政府帶領人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歷程,印證了中國之治的巨大成功。

  共敘家鄉變化,堅定走改革開放之路

  為打造“**微講堂”黨建品牌,學校從研究生中精心挑選人員,并進行專門的培訓,讓他們走進社區后,能以老百姓更能接受的方式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講給更多人聽。許多研究生以自己家鄉變化為題,積極備課,向**的居民講述**以外省市改革開放以后的變化,用親身經歷記錄家鄉發展的巨大成就,讓講課變得可親、可信。

  許午珍來自**,她在講課中分享了她家鄉**的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許午珍說:“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們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奮發有為,開啟筑夢的新征程,做合格的宣講員,將**真實的情況講給**群眾聽,為我國堅定不移走好改革開放之路鼓與呼。”

  共讀理論經典,共繪社會主義發展宏偉藍圖

  12月下旬,**華城社區的黨員干部分批來到**第二工業大學黨建服務中心,在“黨史”讀書角與二工大師生一起閱讀《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等書籍,并交流學習體會;學習結束后,社區黨員干部參觀了包起帆創新之路展示館,隨后聆聽了包起帆的創新的故事,共同感悟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

  今后,二工大的師生也將走進**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閱讀室,與居民共讀黨的經典理論,交流讀書體會,提高政策理論素養,并通過“**微講堂”宣講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熱點、大事、先進人物事跡等,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引導居民正確認識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共同描繪社會主義發展的宏偉藍圖。

  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總結匯報材料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篇4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第二工業大學黨委緊緊圍繞學思踐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意見》,突出實效,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帶領全校黨員干部走進迎新現場、走進教室課堂、走進學生身邊,用實際行動鞏固成果,特別是在開學、迎新等重要時間節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踐行初心使命。

  走進迎新現場,教工黨員志愿者車隊迎接新生。在黨委的統一部署下,二級黨組織積極開展黨員迎新志愿服務活動,在校門口,在體育館,在宿舍樓,黨員志愿者統一佩戴黨徽,積極參加新生的接待和安排工作,為新生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僅允許學生本人進入校園,為了減輕學生們搬運行李的負擔,教工黨員志愿者用自己的私家車,擔當校內短駁車,分擔學生志愿者用小推車搬運行李的壓力,打通校內“最后一公里”。一輛輛教師的私家車裝載著滿滿的行李往返在校門口和宿舍樓之間。志愿者車隊上鮮紅的國旗、黨旗迎風飄揚,穿梭在校園中忙而不亂,秩序井然,與學生志愿者的小推車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面對送別的家長,黨員志愿者們說:“家門到校門家長來,校門到宿舍門,我們來!”。看到這一幕,送行的學生家長打消了擔憂,紛紛點贊。

  走進教室課堂,黨員干部帶頭講好“黨史”黨課。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推進,學校結合老生開學、60周年校慶、新生入學教育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邀請經驗豐富的黨員領導干部、黨務工作者為學生講授黨課,對新生進行黨史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教育,增進對黨的感情,做好大學生思想上入黨工作。9月18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改革先鋒、著名勞模包起帆校友應邀來校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樂于奉獻”專題報告,生動講述了自己從一個普通工人的發明歷程,帶領同學們走進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現場。9月25日,黨委舉行黨史學習交流會,部署各基層書記上好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專題黨課,并征集二級黨組織優秀黨課講稿。截至目前,已經有30多個支部書記完場了上黨課任務。10月份,校黨委書記、校長、各二級黨組織書記也將走進講堂,為師生講授“黨史”專題黨課。

  走進學生群體,黨員教師深入學生中間排憂解難。隨著新生返校,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逐漸走上正常,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校黨委謀劃在前,將問題和困難想深想遠,要求各級黨組織結合學習《***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召開學習會,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關心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學生排憂解難,特別是關注新生,幫助新生盡快渡過大學適應期。按照部署,團學部門精心組織了迎新活動和入學教育,教務部門選優配齊新生專業導師,3000多名新生都將在開學兩周內選擇好專業導師;黨委組織部要求黨員導師工作室行動起來,關注特殊困難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吸引這些學生積極參加黨史學習教育;各二級黨組織和黨支部紛紛制定方案,采取“結對子”的形式,要求黨員教師率先走進學生中間,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勇擔育人使命,成為學生思想和學習的引路人。

  **第二工業大學:共建“**微講堂”,校鎮互鑒學“黨史”

  為進一步促進校鎮融合發展,攜手推進區域化黨建,將優質的高校資源引入社區各級黨群服務陣地,**第二工業大學黨委、**鎮黨委共同成立了“**微講堂”講師團,通過校鎮共建“**微講堂”,讓師生和社區居民共學“黨史”,在互學互鑒中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共聽紅色故事,激發學習黨史熱情

  12月11日,“**微講堂”講師團成立,大學生講師們紛紛走進**各社區,向**居民們講述自己家鄉的紅色故事,他們用演講、ppt展示、視頻播放等方式,講述耳濡目染的紅色革命先烈故事,激發起居民們的紅色記憶和學習熱情。

  12月21日,三位研究生走進舜峰家苑,與居民區的黨員們交流黨史學習。許午珍為居民講述了李克農將軍的故事,吳蒙蒙則以自己家鄉**沂蒙為主題,上了一堂“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黨課。“通過這樣的講課,將沂蒙地區的革命斗爭故事說給**的居民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崢嶸歲月和光榮傳統。”吳蒙蒙說,“自己也在一次次備課、講課過程中,更加理解了家鄉的紅色精神,這也是一個融會貫通、自我提高的過程。”

  共商社區治理,推動國史學習做到學以致用

  二工大黨委組織部、**華城社區(**大居北)黨委、**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經過廣泛調研,了解居民需求,聘任優秀大學生擔任居委書記助理,為社區治理注入新鮮力量,帶來新思路、新方法。他們以“微服務”推動社會“大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在服務社會中實現自我成長。

  從12月份起,首批三位研究生分別成為中虹家苑、星納家園、星頌家園居民區書記助理,接下來一年,他們將投身基層社會治理一線,奉獻自己所學。李建西同學結合自身專業,以“學習新思想、尋找電子廢棄物中的金礦”為題完成獲聘書記助理后的首秀;楊康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舜峰家苑居民區黨支部的黨員們介紹了大氣環境,以及未來大氣環境污染防治熱點,通過講述近年來黨和政府帶領人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歷程,印證了中國之治的巨大成功。

  共敘家鄉變化,堅定走改革開放之路

  為打造“**微講堂”黨建品牌,學校從研究生中精心挑選人員,并進行專門的培訓,讓他們走進社區后,能以老百姓更能接受的方式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講給更多人聽。許多研究生以自己家鄉變化為題,積極備課,向**的居民講述**以外省市改革開放以后的變化,用親身經歷記錄家鄉發展的巨大成就,讓講課變得可親、可信。

  許午珍來自**,她在講課中分享了她家鄉**的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許午珍說:“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們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奮發有為,開啟筑夢的新征程,做合格的宣講員,將**真實的情況講給**群眾聽,為我國堅定不移走好改革開放之路鼓與呼。”

  共讀理論經典,共繪社會主義發展宏偉藍圖

  12月下旬,**華城社區的黨員干部分批來到**第二工業大學黨建服務中心,在“黨史”讀書角與二工大師生一起閱讀《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等書籍,并交流學習體會;學習結束后,社區黨員干部參觀了包起帆創新之路展示館,隨后聆聽了包起帆的創新的故事,共同感悟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

  今后,二工大的師生也將走進**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閱讀室,與居民共讀黨的經典理論,交流讀書體會,提高政策理論素養,并通過“**微講堂”宣講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熱點、大事、先進人物事跡等,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引導居民正確認識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共同描繪社會主義發展的宏偉藍圖。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篇5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第二工業大學結合辦學特色,做好動員部署,突出教學育人實效,帶領全校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激發擔當作為,以實際行動迎接即將來的六十周年校慶。

  以校史教育為切入點,傳承紅色基因,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動員

  六十載篳路藍縷,滄桑砥礪。2020年9月28日,**第二工業大學將迎來六十華誕。學校從成人教育起步,到舉辦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再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到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直至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堅定地走出了一條應用型高校的特色發展之路。

  5月15日,校黨委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舉行“黨史”教育首場集體參觀學習,重溫入黨誓詞,牢記初心使命;5月21日,在全校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校黨委書記要求全校黨員、干部通過學習,全面了解新中國近代以來的斗爭史、我們黨創立以來的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以實際行動迎接建校六十周年。

  學校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各二級黨組織也迅速召開動員會,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畢業生離校教育、新生入學教育、校慶等學校重大活動中,融入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做到點面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做到抓在經常、融入日常,貫穿基層黨組織全年組織生活始終,讓師生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時代新人。

  以校慶活動為發力點,厚植愛國情懷,掀起黨史學習教育高潮

  六十年辦學歷程,弦歌不輟。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愛國情懷,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輸送了以全國勞動模范和優秀發明家包起帆、李斌等為代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十一萬余名。60周年校慶既是學校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承前啟后、再創輝煌的新起點。

  5月27日,老領導、老教師座談會在陜西北路老校區舉行,校領導和老同志們滿懷激情地回顧了二工大不平凡的辦學歷史,一致認為學習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能聽黨的話跟著黨走,把握機遇,才有今天的發展成績,要以校慶為契機,回顧校史,總結經驗,通過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發揚學校辦學傳統。

  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到校慶系列文化活動中,通過提前策劃、精心組織,讓師生學思踐悟,掀起黨史學習教育高潮。學校“傳承勞動精神培育時代新人”黨課入選教衛黨委“偉大工程”第二季示范黨課名單;黨委組織部在黨建服務中心設立了“黨建書架”,推出了線上打卡紅色場館和老校區活動;圖書館推出線上“黨史”文獻專題書展,開展線下征集校史檔案活動;黨委宣傳部開展了60周年校慶紀念畫冊素材征集活動,開展勞模校友采訪活動;校慶辦公室開展了校歌征集、學校園河道命名征集以及校慶征文等活動;各黨支部積極參入誦讀“黨史”接龍活動。通過發動師生、校友廣泛參與校史撰寫、校友采訪,把校史融入到黨的教育事業大背景中,進一步凝練辦學傳統,豐富校園文化,厚植愛國情懷,強化了黨員干部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以校企合作為開拓點,激發使命擔當,放大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一甲子薪火相傳,春華秋實。學校堅持教育與經濟社會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遵循教育規律,強化內涵**,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辦學成績,譜寫了**教育生動的奮進之筆。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黨史學習教育重在學以致用,推動當前工作。抗疫期間,全校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守好校園防線,近期,各支部以“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障”為主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打牢思想根基,增強前進勇氣,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學校堅持發揚工學結合、產學合作的優良傳統,貼近學業、貼近產業、貼近就業,利用豐富的校企合作資源,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凝練辦學特色。學校舉辦了智能制造與環保材料產教融合論壇;校領導邀請或者帶隊前往合作企業洽談深度合作,促進畢業生就業,先后與中軟國際有限公司、振華港機、華虹集團、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計算機研究所等開展互動交流,并將合作企業的發展史、奮斗史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案例,融入思想教育,激發廣大干部擔當作為,爭當善作善成的實干家,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者和接班人。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篇6

  為確保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區檔案局跨前一步、主動作為,服務全區日常學習教育,并抓住重要節點,提供學習資源。

  推出《紅色印記——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在**(1921-1933)》展覽。7月1日,“紅色印記——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在**(1921—1933)”主題展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揭幕。區四套班子領導出席開幕儀式,并參觀了展覽。展覽中還首映了《紅色**》的宣傳教育片,生動再現在**的革命往事。本次展覽除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長期展出,自7月16日起,通過“六進”方式,實現全區14個街鎮、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全覆蓋,還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平臺”“歲月**”等微信公眾號平臺亮相。

  本次展覽活動是2020年**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推進紅色文化三大行動的重點項目之一。該展覽首次完整串聯起位于**的20多處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展示**作為中共中央早期機關聚集地的歷史地位。

  制作《紅色印記》微視頻。以《紅色印記》**重要革命遺址為線索,啟動系列微視頻的拍攝工作,目前已推出《紅色熱土“五地”**》《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中共中央聯絡點遺址》等六部紅色微視頻。已推出的微視頻在區融媒體中心“****”客戶端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頁發布。《紅色熱土“五地”**》微視頻先后進機關、進黨校、進社區進行宣傳播放。在近期開展的紅色教育微黨課選送工作中,該微視頻是**區唯一一部被市委組織部選中并送到中組部的作品。

  開發形式多樣的專題黨課資源。開發題為“紅色印記——**區重要革命遺址介紹”的黨史學習專題黨課。該黨課在4月30日召開的**區黨史學習教育部署會暨區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上,進行首講。截至8月底,已為區域內近10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該專題黨課資源。

  錄制微黨課“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在**”。該黨課視頻在7月1日舉辦的**區慶祝建黨99周年主題活動暨“黨課開講啦”——月月講活動上播放。14個街鎮社區黨群服務陣地設立分會場,并通過“****”手機客戶端直播,在**黨員、群眾中架設起了一個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眼光、增強歷史擔當的移動課堂。

  發揮《**檔案》季刊宣傳平臺作用。《**檔案》季刊是在檔案系統工作人員中發行的內部資料,是反映**發展和變遷,成為了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窗口。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切實發揮《**檔案》季刊這一宣傳平臺作用,先后在“黨史天地”欄目刊登介紹中央文庫的文章;在“史海鉤沉”欄目刊登介紹中共隱蔽戰線的文章;在“**紀實”欄目刊登反映**對口支援工作的文章。

  開展“檔案日”專題編研工作。結合今年“檔案日”宣傳主題,挖掘原有檔案館藏及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征集活動中收獲進館的檔案資料,開展編研,形成對口支援、疫情防控、“老字號”企業檔案管理等方面11篇文章,于6月9日-19日檔案日期間在“歲月**”微信公眾號上連續推送。同時,在《**報》刊印“檔案日專版”,通過對口支援工作照片,反映本區助力脫貧奔小康的工作成效。

  實現微信公眾號升級改版。將原有的方志微信公眾號進行升級改版。在推送的內容上力求鮮活,緊扣黨重要時間節點,推出相應學習資源,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素材。改版后的公眾微信號以“歲月**”為名,從信息發布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以文章、圖片、視頻結合形式,挖掘和整合檔案、黨史和地方志資源,宣傳**紅色文化和人文歷史。

  深挖館藏蓄勢待發,“黨史”學習教育新成果源源不斷

  為充分發揮檔案史志工作特色優勢,深挖館藏紅色檔案資源,**區檔案局借力匯智、深入發掘,研究區域紅色文化新課題,推出一批具有理論深度的研究成果,為“黨史”學習教育再添新教材。

  深化《中共中央在**大事記(1921—1933)》專題研究。該書是在市委黨研室指導下,為迎接建黨百年開展的專題研究。采用編年體例,按大事記條目的形式記述192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在**的重大史實。在工作的具體開展中,組織專人及外聘專家團隊,根據新公布與征集到的文獻、檔案,及黨史研究最新成果,對《中共中央在**大事記(1921-1933)》條目進行修訂、補充和增補。

  編纂《**紅色故事匯》。該書采取了與相關專家、學者、作家合作編纂的模式,推出100個**紅色小故事,以短小精干的文字,通過講故事來打動人,“100年100人100個故事”,從而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該書計劃于年底出版,將成為全區“黨史”學習教育新教材。

  推出《畫說中共中央軍委在**》。該作品是“中共中央軍委在**(1925-1933)”研究成果的轉化。由區委黨史研究室編著,邀請滬上知名畫家作為創作方,推出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之作。該書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通過鮮活的故事,生動的畫面,講述早期中央軍委在尖銳復雜和險惡的環境中,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革命武裝斗爭、組建人民武裝力量、培育軍事人才、探索武裝斗爭理論等諸多方面進行艱辛曲折的探索,以及作出的杰出貢獻。

  編寫《口述** 對口支援》。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編寫《口述**對口支援》一書,既是總結**對口支援工作,又是展現**干部精神特質,了解歷史,感悟情懷。本書的30位口述者都是**對口援建工作的見證者、參與者,包括援建干部、援疆干部家屬、受援地干部及區領導,他們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將見證、參與**對口援建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事件、精彩細節及難忘記憶娓娓道來,還原了許多鮮活的歷史現場。

  開展疫情防控專項檔案資料征集。為真實記錄全區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防控疫情的歷史過程,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貴記憶得以永存,面向社會各界征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檔案資料。截至5月底,共收到相關單位和個人投稿照片800余張,書畫23幅,文書12件,實物12件,主要有趙麗宏、湯兆基、羅希賢等名人捐贈的抗疫書畫、篆刻等作品,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照片、機場志愿者防疫日記等。

  推進街鎮志編纂工作。街鎮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單元,街鎮的歷史是“黨史”的生動個案,區地方志辦公室在全區第三輪修志工作中,把街鎮志編纂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具體舉措,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截至8月底,**區14部街鎮志初稿全部完成,13部已通過評審。

  **區檔案局(檔案館、區委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將繼續開拓工作思路,準確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發揮檔案史志存史、資政、育人、為民功能,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助力全區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

  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總結匯報材料

黨史學習教育檔案目錄篇7

  為確保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區檔案局跨前一步、主動作為,服務全區日常學習教育,并抓住重要節點,提供學習資源。

  推出《紅色印記——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在**(1921-1933)》展覽。7月1日,“紅色印記——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在**(1921—1933)”主題展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揭幕。區四套班子領導出席開幕儀式,并參觀了展覽。展覽中還首映了《紅色**》的宣傳教育片,生動再現在**的革命往事。本次展覽除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長期展出,自7月16日起,通過“六進”方式,實現全區14個街鎮、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全覆蓋,還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平臺”“歲月**”等微信公眾號平臺亮相。

  本次展覽活動是2020年**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推進紅色文化三大行動的重點項目之一。該展覽首次完整串聯起位于**的20多處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展示**作為中共中央早期機關聚集地的歷史地位。

  制作《紅色印記》微視頻。以《紅色印記》**重要革命遺址為線索,啟動系列微視頻的拍攝工作,目前已推出《紅色熱土“五地”**》《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中共中央聯絡點遺址》等六部紅色微視頻。已推出的微視頻在區融媒體中心“****”客戶端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頁發布。《紅色熱土“五地”**》微視頻先后進機關、進黨校、進社區進行宣傳播放。在近期開展的紅色教育微黨課選送工作中,該微視頻是**區唯一一部被市委組織部選中并送到中組部的作品。

  開發形式多樣的專題黨課資源。開發題為“紅色印記——**區重要革命遺址介紹”的黨史學習專題黨課。該黨課在4月30日召開的**區黨史學習教育部署會暨區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上,進行首講。截至8月底,已為區域內近10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該專題黨課資源。

  錄制微黨課“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在**”。該黨課視頻在7月1日舉辦的**區慶祝建黨99周年主題活動暨“黨課開講啦”——月月講活動上播放。14個街鎮社區黨群服務陣地設立分會場,并通過“****”手機客戶端直播,在**黨員、群眾中架設起了一個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眼光、增強歷史擔當的移動課堂。

  發揮《**檔案》季刊宣傳平臺作用。《**檔案》季刊是在檔案系統工作人員中發行的內部資料,是反映**發展和變遷,成為了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窗口。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切實發揮《**檔案》季刊這一宣傳平臺作用,先后在“黨史天地”欄目刊登介紹中央文庫的文章;在“史海鉤沉”欄目刊登介紹中共隱蔽戰線的文章;在“**紀實”欄目刊登反映**對口支援工作的文章。

  開展“檔案日”專題編研工作。結合今年“檔案日”宣傳主題,挖掘原有檔案館藏及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征集活動中收獲進館的檔案資料,開展編研,形成對口支援、疫情防控、“老字號”企業檔案管理等方面11篇文章,于6月9日-19日檔案日期間在“歲月**”微信公眾號上連續推送。同時,在《**報》刊印“檔案日專版”,通過對口支援工作照片,反映本區助力脫貧奔小康的工作成效。

  實現微信公眾號升級改版。將原有的方志微信公眾號進行升級改版。在推送的內容上力求鮮活,緊扣黨重要時間節點,推出相應學習資源,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素材。改版后的公眾微信號以“歲月**”為名,從信息發布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以文章、圖片、視頻結合形式,挖掘和整合檔案、黨史和地方志資源,宣傳**紅色文化和人文歷史。

  深挖館藏蓄勢待發,“黨史”學習教育新成果源源不斷

  為充分發揮檔案史志工作特色優勢,深挖館藏紅色檔案資源,**區檔案局借力匯智、深入發掘,研究區域紅色文化新課題,推出一批具有理論深度的研究成果,為“黨史”學習教育再添新教材。

  深化《中共中央在**大事記(1921—1933)》專題研究。該書是在市委黨研室指導下,為迎接建黨百年開展的專題研究。采用編年體例,按大事記條目的形式記述192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在**的重大史實。在工作的具體開展中,組織專人及外聘專家團隊,根據新公布與征集到的文獻、檔案,及黨史研究最新成果,對《中共中央在**大事記(1921-1933)》條目進行修訂、補充和增補。

  編纂《**紅色故事匯》。該書采取了與相關專家、學者、作家合作編纂的模式,推出100個**紅色小故事,以短小精干的文字,通過講故事來打動人,“100年100人100個故事”,從而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該書計劃于年底出版,將成為全區“黨史”學習教育新教材。

  推出《畫說中共中央軍委在**》。該作品是“中共中央軍委在**(1925-1933)”研究成果的轉化。由區委黨史研究室編著,邀請滬上知名畫家作為創作方,推出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之作。該書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通過鮮活的故事,生動的畫面,講述早期中央軍委在尖銳復雜和險惡的環境中,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革命武裝斗爭、組建人民武裝力量、培育軍事人才、探索武裝斗爭理論等諸多方面進行艱辛曲折的探索,以及作出的杰出貢獻。

  編寫《口述** 對口支援》。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編寫《口述**對口支援》一書,既是總結**對口支援工作,又是展現**干部精神特質,了解歷史,感悟情懷。本書的30位口述者都是**對口援建工作的見證者、參與者,包括援建干部、援疆干部家屬、受援地干部及區領導,他們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將見證、參與**對口援建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事件、精彩細節及難忘記憶娓娓道來,還原了許多鮮活的歷史現場。

  開展疫情防控專項檔案資料征集。為真實記錄全區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防控疫情的歷史過程,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貴記憶得以永存,面向社會各界征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檔案資料。截至5月底,共收到相關單位和個人投稿照片800余張,書畫23幅,文書12件,實物12件,主要有趙麗宏、湯兆基、羅希賢等名人捐贈的抗疫書畫、篆刻等作品,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照片、機場志愿者防疫日記等。

  推進街鎮志編纂工作。街鎮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單元,街鎮的歷史是“黨史”的生動個案,區地方志辦公室在全區第三輪修志工作中,把街鎮志編纂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具體舉措,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截至8月底,**區14部街鎮志初稿全部完成,13部已通過評審。

  **區檔案局(檔案館、區委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將繼續開拓工作思路,準確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發揮檔案史志存史、資政、育人、為民功能,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助力全區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

推薦訪問:黨史 檔案 目錄 黨史教育內容 黨史基本知識教育 黨史國史教育內容 黨史黨情知識宣傳教育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