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革命烈士陵園參觀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興國革命烈士陵園,一串數字震撼了我,興國全縣23萬人口,參加紅軍9萬人,犧牲的烈士多達5萬人,留下姓名的只有2.5萬人,老師說興國家家都是烈屬。為什么?在紅色政權初創,還很弱小的時候,蘇區的老百姓為什么會這么不顧一切的支持紅軍?在瑞金,聽到八子參軍的故事時,在于都聽到老人拿出棺材板為紅軍架橋的故事時,我都不斷地在問自己。
“在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的碑文前,老師講的一個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當毛**得知當地因為祖輩的一個傳說而不肯挖井導致全村無水可用,他親自為村民挖了這口井。村民說甜甜紅軍水感謝**恩,**說應該是甜甜紅軍水報答人民恩。在二蘇大上毛**談到“對于人民生活問題,我們一點也不能疏忽,我們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只要滿足了群眾的需要,群眾就會真正地圍繞在我們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與之產生鮮明對比的是,當紅軍長征離開瑞金之后,國民黨反動派到達瑞金,得知這口井是共產黨挖的,他們便把這口井堵了起來。老百姓在晚上又會把這口井偷偷挖開,于是就有了國民黨白天堵,老百姓晚上挖的情形。兩相對比高下立見,蘇區共產黨人用一片為民愛民的赤誠之心贏得了老百姓衷心的擁戴,他們真心實意地把老百姓當親人,老百姓才會報之以不顧一切的支持。我想這就是答案,就是在中南海新華門內寫著的那幾個大字“為人民服務”。
得民心者得天下,***總書記談到我們黨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的危險。在后續的黨史學習教育中,我認為要堅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中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增強自己的為民意識,在點滴的工作中鍛煉自己的黨性和宗旨意識,進一步砥礪初心使命,踐行入黨宣誓時的莊嚴承諾,把小我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