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疫情流調溯源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
2022年3月18日,*發生一起輸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土新冠疫情。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流調溯源專班高效有序開展工作,共發現、送診確診病例*例、無癥狀感染者*例,排查密接*人(*人次),次密接*人(*人次),集中隔離*人,管控重點場所*個,賦碼*人,短信提醒*條,發協查通報*份。在兩天內查清傳染源頭、厘清傳播途徑、阻斷傳播路徑,實現社會面清零,做到“圈住、封死、撲滅、撈干”。為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健全機制,堵塞漏洞,更好地做好流調溯源工作,流調溯源專班進行了認真地總結反思,特形成報告如下:
一、成功經驗和做法
縱觀這次疫情流調溯源工作,之所以能在一個潛伏期內將疫情撲滅,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全面勝利,我們認為主要贏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贏在提級指揮、靠前作戰,領導重視“足”。3月18日凌晨6時50分,接到*縣新冠肺炎疫情報告后,我市迅速啟動流調溯源快速響應機制。7時20分,*副市長帶領市公安、衛健、疾控負責人及流調專業隊趕到*,組建流調溯源指揮部,并急調*、*、*、*、*、*流調隊員支援作戰,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力量,省公安廳*處長帶領省專家組也于當日趕到*指導工作。疫情發生前三天,*市長和省專家組全程坐鎮指揮、科學指導,統籌部署流調溯源、現場封控、人員隔離、病毒消殺、信息發布等各項工作,確保了整個處置工作既高效有序,又規范穩妥。3月21日,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安排,*市長轉戰*等地指揮疫情防控工作,市領導*進駐*流調溯源指揮部,指揮流調溯源工作。期間,副省長*、市委書記*、市長*等省市領導先后來到流調專班檢查指導工作,慰問工作人員,傳遞組織溫暖,鼓舞斗志士氣。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多次深入流調專班幫助分析工作,提出指導意見,使流調溯源工作進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心。當疫情進入攻堅階段時,市領導*以及市公安局副局長*、*,市衛健委副主任*等領導同志始終盯在一線,堅持每天早、晚8點,召集成員單位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疫情最新情況,聽取工作匯報,分析形勢走向,安排部署任務,會商解決問題。同時,根據前方流調情況,建立隨時會商機制,及時開展會商研判,解決判定疑難風險人員、場所,協調技術支撐等難題。正是在指揮部的科學決策,在省專家組的精準指導下,快速“畫出圈、兜住底”,將疫情牢牢圈住,實現了“不擴散、穩得住”的最佳效果。
(二)贏在快速反應、梯次跟進,平戰轉換“快”。疫情發生后,流調溯源指揮體系平戰急轉,迅速進入響應和集結狀態。5分鐘內,擔負應急值班的流調溯源人員趕到現場;
1小時內,市縣(*)兩級衛健、疾控、公安、大數據、工信、三大運營商等單位進駐指揮部,*名市縣(*)流調隊員全部到位;
2小時內,*、*、*、*、*、*共計*名流調隊員集結到位;
當天下午,省疾控和*、*共計*名疾控人員到達*。*名流調隊員同時間賽跑、與病毒競速,做到預案啟動快、人員集結快、流調溯源快、落地找人快、人員管控快、現場封控快、發布信息快、消除隱患快,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在首發病例后,所有繼發病例全在管控區發現,兩天內實現社會面清零,沒有發生疫情傳播和外溢,以最快速度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三)贏在有備而戰、規范有序,研判圈定“準”。為快速、精準、高效完成流調溯源任務,流調專班強化練兵備戰,在全市組建了*支*人(第一梯隊)的流調專業隊,配齊配強了全部防護裝備,不斷完善工作預案,組織開展了*余輪次的集中培訓和實戰演練,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本次疫情發生后,我們按照工作預案,將流調隊員編為流調研判、數據支撐、綜合協調、后勤保障四個大組,流調研判組按照“一確診病例一流調組,一重點部位一專班”,開展病例流行病學史調查;
數據支撐組由大數據、工信、三大運營商和公安的情報、反詐、網技部門組成,充分運用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配合前線流調人員落地查人;
綜合協調組由流調內勤、綜合信息、對外協調、跟蹤落實四個小組組成,負責收集、匯總、完善、推送、反饋各類流調信息;
后勤保障組負責搭建工作場地和網絡環境,提供各項保障。工作中,各組通過信息互通、問題互報、處置互動、判定互商等工作機制,共集中會商、合成研判*次,快速判明*市*和*為本次疫情感染來源,厘清*及其家人這條傳播途徑和鏈條,鎖定*等*處聚集性病例,切實做到流調溯源“早、快、細、準、全”,既不留網眼、織密封牢,又不搞一刀切、“大呼隆”,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好防控效果。
(四)贏在資源匯聚,銜接緊密,整體作戰“強”。在流調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充分發揮“三公一大”整體作戰優勢,公安、衛健、疾控、大數據、三大運營商等部門完全打破部門界限,高度共享各類信息、資源、力量、手段,積極構建“人員整合、機制契合、數據聚合、手段融合”的作戰模式。指揮部對四大工作組和相關部門的應戰次序、協作配合等環節進行完善規范,建立起流水線、閉環式的工作模式:疾控部門提供陽性、確診人員病例→公安+疾控混編開展流調溯源→數據支撐組對流調對象開展技術支撐、軌跡分析,配合流調組落地查人→流調研判組會商判定密接、次密接等風險人員和重點部位、場所→綜合信息組匯總流調信息,推送對外協調組→對外協調組分類推送給各專班和向外地市發函,推動落實人員隔離管控、場所封控消殺、分類分級賦碼、發送提醒短信等措施→跟綜落實組跟進推送信息落實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反饋,做到隨調隨判、隨判隨控、隨控隨檢,環環相扣、緊密銜接,閉環管控,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把潛在風險找出來、控制住、不落空。
(五)贏在探索創新、精準施策,戰術方法“活”。我們把確認核心信息作為整個流調溯源的起點和抓手,通過快速判明涉疫人員的時空點位、流動軌跡等基本信息,以點串線、以線擴面,確保將所有風險人員、場所、物品網進來,實現“圈住、封死”的目標。在*副市長的推動下,我們在實戰中摸索出“三、四、五、六”工作法,“三”即三個一體,疾控與公安混變組隊、一體作戰,前方流調組與后方內勤搭班配合、一體作戰,傳統調查與技術手段合成運用、一體作戰;
“四”即四個步驟,第一步多維軌跡還原流調對象活動過程,第二步全面篩查擴展流調對象關聯信息,第三步分類推送相關部門采取管控等措施,第四步適時總結反思提升流調工作能力”;
“五”即五個重點,以流調對象“吃、住、行、消、娛”五個關鍵點為起點和抓手,開展流調溯源;
“六”即六種手段,運用“技術+數據+圖偵+詢問+走訪+排查”等調查手段,點面結合、上追下查。通過這套技戰法,做到半小時形成疫情快報,1小時形成病例核心信息,2小時形成核心流調報告,4小時形成初步流調報告,為防控工作贏得先機、贏得主動。
(六)贏在信念堅定、勇往直前,隊伍士氣“高”。全體參戰人員牢固樹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理念,堅持“疫情當前、流調當先”。一聲令下,“警察藍”、“疾控紅”、“天使白”融為一體,上演了一幕幕舍生忘死、感天動地的“最美逆行”,繪就了一幅幅誓言鏗鏘、丹心閃耀的“最美畫卷”。在疫情最吃緊的前三天,所有流調人員不曾休息片刻,晝夜奮戰、通宵達旦,爭分奪秒與病魔賽跑,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極限壓力。有的因為勞累過度崴腳負傷,有的突發急性闌尾炎痛苦不堪,但都咬牙堅持,不下火線。還有很多流調隊員初當人父人母,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對家人被隔離等困難,擦干眼淚、咬緊牙關、堅守不退。面對這次傳染性極強的奧米克BA.2變異株,流調隊員不問西東、只問勇敢,他們深入病例集中爆發的*等風險極高的場所,同病毒短兵相接,調取信息、追根溯源、尋求真相。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了戰勝疫情的磅礴偉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錚錚誓言。
二、問題與不足
*“3.18”這場戰“疫”,我們以“足”、“快”、“準”、“強”、“活”“高”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圍殲戰,但置身戰場、復盤流調,加之初次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聚集性疫情,我們還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一)組織體系不夠優化,初期工作運轉低效。一是管理層級不明確,市縣兩級防疫指揮部在統籌各個專班運轉中,未能形成扁平化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執行的指揮體系。如對需要管控的風險人員,轉運隔離、教育等專班與流調溯源專班掌握的人員信息不一致,且不能有效銜接,各干各的,出現把不該隔離的隔離,該隔離沒有隔離的情況。二是流調隊伍內部組織結構、職責分工、工作流程等還不夠貼合實戰需要,存在流調不深入、不全面等問題,一些重要信息收集不準確、填寫不規范,信息雖然快速推送,但落實單位不得不與流調人員反復核對、完善信息,造成重復工作。三是內外部沒有在第一時間建立信息快速共享和及時反饋工作機制,既影響了流調溯源的快速反應,也影響到指揮部對疫情的快速研判和決策分析。
(二)“三公(工)一大”缺乏深度融合,未在第一時間形成優勢互補的整體合力。由于大兵團混編作戰,加之缺乏實戰磨合,出現了工作初期公安與疾控部門工作沒有統一標準和出口,側重點不明確、工作交叉重復、密接和次密接認定標準不統一,甚至是某些信息不一致,以致于各自優勢沒有很好發揮出來,未能迅速形成高效對接、無縫銜接和最大合力。
(三)規模流調缺乏實戰經驗,前期處置不夠精準。本次疫情中,*共發生病例*例(*例為*關聯病例),其中無癥狀感染者*例,確診病例*例。而對于這一發生聚集性疫情的特定場所,我們在前期處置時,一方面摸排工廠員工不細致,出現前后不一、數字“打架”情況,造成了工作被動。如果不是指揮部及時采取對該廠員工提級處置措施,疫情將出現擴散風險。另一方面預判分析不全面,將工作重心放在了*所在的細紗車間,對其它車間重視不夠。后經統計,該廠發生的病例中,*例為細紗車間員工,*例為其它車間員工。
(四)工作缺乏平臺支撐,流調效率受到影響。主要是由于我市尚未建立流調溯源信息錄入流轉平臺,面對龐雜的流調信息,大部分要靠人工統計、甄別、補正、去重、匯總、推送。推送相關部門后,還要持續跟蹤、督促、提醒,費時耗力、效能低下,且存在失控漏管的風險。
三、啟示與建議
問題即是課題,當前戰“疫”警報尚未全面解除,形勢依然嚴峻,如何進一步提高流調溯源工作效率和質量,更好為疫情風險研判和應對處置提供有力支撐,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焦點。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分層分類解決問題,真正打一仗進一步,始終牢牢掌握主動權,以利再戰。
(一)加強組織體系建設,提升應急處置指揮能力。進一步總結完善*“3.18”疫情流調溯源工作經驗,對邊戰邊總結形成的《*疫情防控指揮部流調溯源專班組織架構及操作流程》、《*“三四五六”流調工作法》、《*疫情防控流調溯源實戰化操作規范》加快推廣應用,完善內部組織架構建設,定編、定崗、定人,理順機制、優化流程,確保平戰狀態下,都能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運轉高效,不斷迭代提升領導力、戰斗力和防控力。
(二)加強流調隊伍建設,提升專業素質水平。一是根據*市長指示,按照4月8日《關于進一步優化全市流調隊伍建設的通知》要求,對照“組(*名民警+*名疾控人員)、專班(*組)、分隊(*組)、大隊(*組)” 編制優化組合,在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均要組建一至兩個大隊的常備流調力量,輔之以隊伍考核、隊員積分等措施,加快推進全市流調隊伍實體化、實戰化建設。二是按照“一專班對應一病例、一分隊對應一重點場所(部位)”作戰要求,通過模擬推演、實操演練、密接實戰等措施練兵比武、檢驗磨合,推動練戰合一,確保關鍵時刻反應迅速、配合密切、有序高效。三是利用參與外地市疫情流調溯源工作契機,重點派遣,以戰代訓,培養年輕骨干核心力量,從而以點帶面,提升隊伍整體能力水平。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流調工作效率。立足我市實際,以*“3.18”疫情處置為出發點,充分借鑒先進地市成熟經驗,加快我市疫情防控管理平臺建設,以數字賦能、數據引領,提高信息采集、流轉、分析效率,提升風險人群、風險場所信息判定的速度和精準性,增強科學研判能力,為高效開展流調溯源工作提供硬核支撐,也為科學分析研判疫情態勢、評估傳播風險、提出針對性防控措施提供更好服務。
推薦訪問:溯源 疫情 工作總結 疫情流調溯源工作總結 疫情流調溯源工作總結 公安疫情流調溯源工作總結